农村大众报济南讯(记者张超)8月22日,第二届果蔬类功能食品开发及产业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由于采收不当、采后处理技术落后、储藏条件不到位等原因,我国每年的果蔬损耗值达到惊人的2000亿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每年果品的产量达到2亿多吨,占到了世界的30%,蔬菜的产量是7亿多吨,占到了全世界的50%以上。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功能食品研究所所长马超介绍,果蔬本身的含水量较高,容易腐烂变质,再加上采收不当、采后处理技术落后、储藏条件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果蔬损耗率居高不下。因为采后损失,我国每年大约要损耗2亿多吨蔬菜,相当于每人每年损耗150多公斤,而150多公斤蔬菜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蔬菜需求量。
马超的数据引发了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叶兴乾的共鸣:“目前整个果蔬的产量,大概有25%以上的损耗,每年损耗的果蔬价值在2000亿元以上,这些果蔬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非常可惜。”
叶兴乾指出,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冷链流通来降低果蔬损耗,让果蔬从产地采收到市场零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在低温控制的环境下。冷链流通还可以保证果蔬的品质,保障居民的消费安全。但是,冷链流通实际成本偏高,导致使用率低。针对这种现状,有专家指出,要想降低果蔬损耗,还得在果蔬高效转化上做文章,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果蔬精深加工。
“从长期来看,减少果蔬损耗的关键是实现蔬菜和水果高效转化。”叶兴乾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果蔬损耗率仅为5%左右,主要是得益于加工转化,其果蔬加工量占到了总产量的40%左右;而我国果品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6%,蔬菜加工量占总产量的10%。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果蔬加工能力明显不足。国内主要加工产品是罐头、果汁等,品种相对较少、加工程度低,也导致了产品附加值低。
“针对果蔬浪费严重、附加值不高这些关键问题,我们整合了国内从事这个行业的院所、高校和企业等,共同发起成立果蔬功能性技术产业创新联盟。”马超表示,联盟依托济南果品研究院,目的就是解决果蔬产业存在的严重浪费问题。
新闻推荐
投入5万余元买“矿机”,“赚钱”一月APP“崩盘”这是区块链技术,还是庞氏骗局?
7月23日,在济南工作的王先生经过朋友介绍下载了一个名为挖矿新时代的APP。挖矿新时代的“神奇之处”在于用户可以...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