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现场本版照片均由邵明红摄
当沉甸甸的谷穗低下了头,丰收的季节就不远了。8月18日下午2:30,骄阳如火,铄石流金。就在这样的一个天气里,一辆辆汽车开到了长清区杂粮种植基地,停在了挂满谷穗的杂粮海洋之中。这些人,在三伏天里,不畏酷暑,为的就是来参加济南市杂粮提质增效现场观摩会与杂粮科创团队栽培技术现场观摩。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八山一洼一平原”的长清区,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杂粮产业自然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长清的富民乡村特色产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谷子地里召开的观摩会上,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瑞杰,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济南市杂粮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管延安,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徐波以及省、市系列专家,长清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振军、孝里街道分管负责人、相关村庄第一书记、杂粮种植大户相聚了。
观摩人员在长清杂粮示范基地进行了现场查看,对不同品种的谷子、黍子、绿豆等杂粮各方面综合长势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长清杂粮基地产业化发展给予了中肯的建议。看着长势喜人的谷子,刁现民一头钻进谷子地里,看了这个又看那个,兴高采烈地给大家介绍不同谷子的特点与优势,还要跟大家在谷子地里合影留念。那股对于土地、对于农作物的热情与喜爱,让大家都忘记了这是一个近40摄氏度的三伏天,虽挥汗如雨,却也兴致勃勃。他在现场说,“我们给杂粮找到了一个最舒适的生长家园,就是长清的这片土地,而这里也为杂粮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后我会继续关注长清杂粮,也将继续携各位农业专家支持长清杂粮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长清区以提质增效工程为抓手,重点打造了孝里、双泉两大杂粮试验示范基地。今年,长清区农业农村局全力抓好投资200万元的2019年杂粮提质增效项目扫尾工作,积极建设并提升了杂粮展示示范基地100亩,发展了杂粮核心生产基地4000亩,并持续打造了“十八里谷道”精品农旅线路,宣传打造长清谷子品牌。与此同时,投资300万元的济南市十大产业杂粮产业项目扫尾工作也得以同步推进,提升了谷子全程机械化程度,改善了谷子初加工生产模式。
这里,不时有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大高校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躬耕于地头。这些科创团队和个人一步步提高了十大特色产业中杂粮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升着科学技术对杂粮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地头上那不同品种的牌子揭示出杂粮品种不断优中选优的历程。
地头上,谷子慢慢变黄,成熟起来。而在城区,长清区品牌农产品团购直通车、农产品电商直播等活动把地头上的这些农产品拉到镜头前。农业与电商企业、媒体平台的合作,正让长清区品牌农产品走上更多市民餐桌。 (本报记者邵明红通讯员王静)
新闻推荐
18岁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年龄,不过在大熊猫中已步入中老年。8月28日,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娅双”迎来了十八周...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