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夏天,济南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又收获了满满的硕果,2020届毕业生中考平均高达421.83分,所有初三毕业生中考成绩均超过高中提档线,他们带着在伯乐沉淀的爱与希望,奔向各自的青春和未来。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该校秉承“教育灿烂生命,为学生和民族的未来而来”的教育理念,以创建“BOLE幸福大教室”统领教育教学发展。
建校4年,“幸福伯乐”品牌逐渐彰显,学校用爱与责任诠释“幸福教育”密码。
1【成绩优异】学生中考喜获佳绩老师的耐心感动家长
2020年中考,伯乐实验学校2020届初三毕业生崔熙恩取得了465分的好成绩,虽说成绩一直较稳定,但崔熙恩的妈妈李芳认为,是学校为学生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让孩子能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李芳说,每次模拟考试后,校长刘志英都会亲自带领老师分析学生成绩和问题,各科老师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的学习成长中,他们的负责和细心让家长感动。
今年毕业典礼上,毕业班英语老师刘丽娟为学生制作了短视频。“刘老师带了这些孩子3年,他们军训时的样子,课间找老师背题的情景,很多细节学生已经不记得了,老师却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了下来。”李芳说。
毕业生王庆智的妈妈张兴玲在查到孩子的中考成绩时,更多的是惊喜,“孩子平时挺调皮,我曾一度觉得他可能考不上高中了,没想到中考成绩高于高中提档线60分,我们全家都特别满意,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伯乐的老师们。”
今年上半年居家学习期间,老师也从没降低对学生作业的要求,学生有问题随时问老师,哪怕是晚上10点多,老师也会打过电话来讲解。孩子自律性不强,班主任刘娟会经常督促,即便是放假期间,每天的作业也必须当天完成。“成绩出来后,我真的对老师们很服气,感觉老师都是‘超人’。”张兴玲说。
家长口中的“超人”们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变成一件乐事,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很多巧思。例如,刘娟在习题课上会以学生讲为主,让他们动起来,避免老师“满堂灌”。居家学习期间,她的每节课都是直播课,随时点名学生回答问题,避免学生“开小差”。正如家长张兴玲所说,刘娟秉承“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学生每天交的作业,她当晚就能反馈,随时解决问题。
刘丽娟则注重学生日常的点滴积累,她让学生不断积累阅读和写作素材,每周都要写英语随笔,并为他们指导修改。久而久之,学生在每个常见主题下都能有较为像样的作文,面对中考英语作文也不再慌张。“分数只是学习的附加品,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刘丽娟说。
2【多元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发展构建生命成长共同体
伯乐实验学校的成绩远不止学生中考成绩这一个指标,这里的每项工作,都在为伯乐品牌的树立添砖加瓦。2017年起,该校推行评价改革实验,以“伯乐幸福大教室”创建为平台,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幸福大教室”是什么?它可以是具体的教室、图书馆、功能场所,但又不局限于此。这里涵盖了学校的各项制度和体系,囊括了各种人际关系,是由师生和家长构成的紧密联系的“生命成长共同体”,每个人都是“幸福大教室”的主人,都能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幸福大教室”如何构建?这里有一套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价值系统”。“共同体”成员要一同制定“班级公约”,设计班名,绘制班徽,老师通过项目“打包”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承担项目。
创建“幸福大教室”,“评价”是个关键词。在评价手段上,学校丰富了评价工具的多样性;在评价体系上,将片面的认知评价变为全面的发展评价。
“伯乐币”的问世就是评价工具“进化”的一个缩影,是荣誉的象征和知识的财富。例如,学期末的跳蚤市场上,学生可凭日常攒下的“伯乐币”购买“商品”。相比于低年级学生偏向物质性的评价工具,初中生的评价工具则更具精神性,“表现突出者可以获得展示的机会,可以得到老师的礼物”。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荣耀,也成了一种新风尚。
“幸福大教室”对学生的评价不囿于单纯的学业成绩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行为习惯、意志品质、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等都是评价内容。通过项目式、专题式的评价路径,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也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特长的舞台。同时,该校的评价不只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学生、家长都可成为评价主体,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全面认知能力。
3【课程体系】打造生命浸润课程学生不断走向“新知”
打造“幸福大教室”,让师生“拥有幸福的心态、优秀的习惯,担当的精神”,不但要有外在,更要有内涵,课程建设就是深化幸福内涵的重要抓手,“生命浸润课程”则是这一抓手的具体体现。这一课程体系分为“博悦课程”“日悦课程”“品悦课程”3个序列,分别对应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序列化和实践应用课程特色化。
如何让国家课程富有伯乐校本色彩,该校在“博悦课程”中确定了3种落地形式,包括“切问近思”“温故知新”和“因材施教”。其中,“因材施教”课程还包括“固本强基”和“止于至善”两方面,帮基础薄弱的学生夯实基础,帮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知识外延。
常规和养成等教育贯穿于伯乐学生生活的每个环节,在每天的“日悦课程”表中,早晨入校时的“名曲欣赏”“经典诵读”、午间的“食育课程”“伯乐故事”、放学前的“暮省时分”“爱校课程”都有所规划,学校各项活动也包含在内。这一课程序列不仅管得了在校生活,还能辐射到家庭教育,参照该校编写的伯乐成长书——《成长的智慧》,家长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记录《成长手册》反馈表现。
“品悦课程”则侧重于实践应用,包括社团、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课程、寻根研学等特色内容,采用“梯次进阶”的方式,分成基础、提高、特长3个梯次,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找到位置。学校还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开设“明湖书院”“STEM书院”“博雅书院”“奥体书院”四大书院,包含40个项目,深受学生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伯乐课程体系中,多元评价同样贯穿始终。在课堂的“学思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互相尊重和信任的氛围,教师在新旧知识间搭建桥梁,让学生不断走向“新知”,获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4【幸福密码】教师修炼“相马”本领家长学生满意度均100%
在伯乐实验学校的文化大厅,一条条粗壮的绳子盘曲交错,一株古木横卧其中,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多肉植物挨挨挤挤,这是学校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取名“生机”,象征着追求“幸福教育”的伯乐人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的初心。
类似“生机”的校园文化在该校比比皆是,正如校名体现的,伯乐实验学校将“千里马”作为文化图腾,形态各异的“千里马”用作墙壁装饰,激励学生像“千里马”一样朝着梦想奔腾。要想具备“相马”的本领,老师们就要修炼出伯乐一样的眼光。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该校坐拥北师大基础教育专家资源,与之开展“订单式需求”合作,北师大相关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教研指导,通过组内磨课、专家听课、同课异构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研质量。
学校还采取“课题引领,‘领头羊’示范”双管齐下,组建课题研究共同体,由名师先行研究示范,其他教师有法可循。通过专家指导、团队教研带动教师个人成长,为培养“千里马”打下基础。
伯乐实验学校建校时间虽然不长,但已形成了鲜明特色,学校成为济南初中学校中唯一的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人工智能试点校和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STEAM项目培育校,校园橄榄球、校园地板冰球、跳绳等项目在省内外多个赛事中获奖,已成为学校特色项目。经过全校的不懈努力,学校家长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均达100%,连续两年成为高新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学先进学校、家长满意学校,一所“质量+特色”的伯乐实验学校正不断彰显品牌效应。(新时报记者曹莫)
新闻推荐
贫困学生领到了助学资金受助学生母亲展示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入户了解贫困学生情况贫困学生领到了助...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