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济南 > 正文

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打造“生活德育”课程群探索基于真实生活的三全育人路径

来源:济南日报 2020-12-03 11:23   https://www.yybnet.net/

小手拉大手,六年级学生为一年级新生佩戴红领巾。“红领巾议事堂”少先队员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假期优秀作业展评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六月的祝福》。

开学第一天,每一位制锦学子种下自己的微习惯。

你见过这样的学校么?不管是门卫、保洁,还是任课教师、班主任,只要出现在问题发生的现场,都会第一时间进行询问、教育引导;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小事”没有被一带而过,而是成为系列化、多层次教育的契机;学校教研团队还一起研究、分析这类问题,梳理共性的教育要素,找准课程实施的切入点……这就是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的“首育制”。

首育制德育课程,是制锦市街小学的“生活德育课程群”的内容之一。自2018年以来,在学校校长吕丽丽的带领下,制锦市街小学传承“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的学校精神,积极构建立足真实生活的德育课程,并于2019年正式提出“首育制”概念。在“影子儿童”“礼仪专注力”“红领巾议事堂”“锦悦戏剧”“滋养型家庭”和“文明社区”等课程群的积极作用下,“首育制”已在制锦市街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可以说,在求真的路上,制锦市街小学打造出了制锦特色的课程群,构建了包含学校、家庭、社区等在内的育人场域,探索出了一条基于真实生活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路径,提供了生活德育的“制锦样板”。

读书、微习惯中探寻育人路径

生活德育课程群轮廓初显

提到制锦市街小学的“生活德育”,就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18年7月,学校被正式确定为领航学校市级培育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的校长,吕丽丽心里一直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百年老校到底该以什么领航?最终,她将答案落脚在生活德育上。“儿童生活是否具有意义,并不需要太高深、太复杂的自我反省,而在于他们有没有生活感觉,所以我们理解的生活德育,是关注人的内心感受的教育,关注冲突和矛盾的教育,关注真实体验的教育。”吕丽丽说。

如何推进“生活德育”?自2018年起,吕丽丽带着全体教师从“读书”和“微习惯”中找答案。学校通过系列书单推荐、撰写读书笔记,组织线上线下交流分享会,以及图书漂流、好书推荐、读书打卡、读书辩论等多种形式推进读书活动,让教师重构知识体系。三年来,教师精读图书20余册,撰写读书笔记2万余篇,举行分组读书会600余场,全校读书会30余场。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说实话,教师读书不新鲜,但是真的有效。老师们通过阅读,更加热爱生命,更加关注生命的丰富感与完整性,并不断进行自我整合与内在认同,个性、健康地完成着每一次自我成长。”读书项目负责人张洋表示。

在读书工程推进的同时,全校师生开始了21天“微习惯”打卡。有的老师选择“每天对孩子微笑”,有的老师选择“陪孩子上好每个大课间”,还有人选择健身。通过持续的21天微打卡,一个个好习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通过丰富的阅读,老师们的各项能力有了提升,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守好课堂主阵地,学校趁机要求每位教师至少展示一节校级“邀请课”,邀请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对照教案呈现“精彩的课”,而是重建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原课堂本真的模样。老师在课堂上不再追求“发言热闹”,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和反应,与学生真实互动。

在阅读、交流、倾听、碰撞中,“基于真实生活的教育”成为制锦教师的共识。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老师们开始了课堂研发探索之路。“影子儿童”“锦悦戏剧”“礼仪专注力”等课程开始萌生。

在诸多课程中,“影子儿童”课程是非常特别的存在。据学校教科室主任刘欢介绍,“影子儿童”是一种角色体验活动,最初主要由教师体验儿童,后来发展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多角度体验。比如,身为大宝的学生可以体验“父母的一天”,接过照顾二宝、买菜做饭的重任。家长可以进校体验一天教师岗位,教师可以到学校领导岗位体验相关工作。此外,学校甚至还主动邀请教师家属体验一下“教师到底在忙什么”……自课程开展以来,已有60多位教师、104位学生、56位家长体验角色互换。

正如刘欢所说,不同立场上的体验、感受与思考,带来的是活力、理解、默契与能量。同样,戏剧课的开设,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引领他们在“润物无声”中不断成长。

正是在这些课程的萌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制锦市街小学的生活德育课

程群也开始有了最初的轮廓。

人人时时事事育人“首育制”彰显“三全育人”本色

在诸多课程中,“红领巾议事堂”是比较特别的存在。这是一个早在2012年就成立的组织。它重视参与和体验,敢于直面一些尖锐敏感的话题。从如何评优、过六一、制定班规这样的大事,到图书角管理、队干部的烦恼这样的小事,都可以搬到红领巾议事堂来说一说、议一议,为学校培育了浓厚的民主氛围。

在前期课程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全面体现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的“首育制”课程应运而生。道德与法治学科市级名师盖永生介绍,首育制的实施主要有两个层面。首先,面对问题发生、矛盾出现时,教师“第一时间”进行关注、询问,并抓住时间教育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里有一种基本的承诺: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在这儿,这是“首”的含义。

第二个层面,则是育,即将遇到的事件作为一种资源,由教研团队对其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梳理共性的教育要点,做到真正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实际,解决成长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在随后的发展中,“育”也被逐渐赋予了更多层次的含义。

在首育制推进的过程中,学校的育人界限被打破,体现出“全员参与”特点。以学校五年级语文教师谭晓婷的经历为例。前几天,她课堂上发现有个男生趴在课桌上。简单询问后,她发现这位小男生宇轩(化名)是因为被同学起了绰号而伤心。这时候,谭晓婷原本有两种常规选择:一是课后再处理这件事情,二是把起绰号的同学训斥一番了事。但她没有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式,而是开起了“微班会”,让大家探讨一下“怎样面对别人的缺点和优点”。课后,谭晓婷又一对一约谈几位男生,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随后,谭晓婷又跟宇轩进行了交流,引导他反思自身缺点,并教给他一些化解问题的妙招。

一件看似不起眼甚至可以直接“跳过”的小事儿,都是教育学生的切入点。同样,在制锦市街小学,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抑或是保洁员、门卫,都主动承担起育人功能。比如,学生早上入校时热情地与门卫打招呼时,门卫会在热情回应的基础上及时肯定学生的行为,说一句“孩子,你真有礼貌!”当学生在校内捡起纸片往垃圾桶里扔时,目睹这一幕的保洁员会为学生竖起大拇指;在课堂上,不管是不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会积极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第一时间做好他们的引领者。“在校园里,我们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学生的同行者。”谭晓婷说。

与“人人是教育者”相对应的是“时时是教育时机”“事事是教育素材”。四年级班主任庞宁表示,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操场,抑或是线上教育时,任何一件真实生活中的事件、任何一处场景都可以成为教育素材和教育时机。“这正如吕校长所说的,孩子眼中无小事,所有事背后都有德的因素。”庞宁说。

人人、时时、事事,这一理念所体现出的,是制锦市人对教育的深入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对教育界限的打破与重建。

将家庭社区纳入育人阵营实现教育时空再度拓展

在学校实现“人人、时时、事事”育人体系后,制锦市街小学又将教育场域拓展到了家庭和社区。

在实施生活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借助了“影子儿童”的工具。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将“影子”的对象和内容进行拓展,其中,教师与家长的角色互换体验很好地帮助老师建立起针对家长的同理心。

实践证明,当教师成为家长才会意识到:每次应邀到校,“我”最期待的是看到“我的”孩子的表现。但学校往往善意地准备了“尖子学生挑大梁”的各类文艺汇演或学习经验介绍,然而,“我的”孩子却始终置于自己的盲区。当教师成为家长的时候,才真正察觉到那些“工作忙顾不上照顾孩子”真的不是托辞,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无论在老师的眼中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有多差,很多家庭都已经尽到了教育卷入的最高水准。

除了联合家长资源,学校还拓展学生的教育时空,更好地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与社区建立良好合作,让学生在更广域生活领域中接受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引导。“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该成为社区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化核心引领者,为区域构架健康良好的教育生态。”吕丽丽表示。

为此,学校以深挖制锦市街精神内涵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展主题式学习,将整个社区作为学生学习教育的育人场,深入探究“街巷故事、实业寻踪、文苑回眸、景观掠影、革命风云、口传文化、制锦名人”等主题内容,利用好“百年制锦”这本活志书。将所有与制锦息息相关的人、事、物充分链接和融合,形成独具制锦特色的教育场和育人圈。

在社区里,学校学生教师志愿者、文明宣传员、公益活动参与者随处可见。在创城活动中,有学生的身影;在社区敬老院里,有师生们留下的足迹;在市少年宫和GT健身中心,常有上下课的班级队伍……在更广域的生活场景中,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丰富的、美好的,而隐含在其中的教育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缓缓流淌,润物无声。

生活德育课程在交叉融合中深化搭建起系列化层次性育人体系

在育人界限的打破中,在各项课程的完善与发展中,课程群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在持续深化的过程中组成了一个紧密的整体。

学校大队辅导员赵泽菲表示,前段时间济南多雨,家长在接孩子的过程中发生拥堵现象。如何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老师们将这一问题带到红领巾议事堂让同学们讨论。有的同学提出设立“雨衣站”,让每位同学在此放一件备用雨衣并提前与家长精准沟通的提议。对于这一提议,赵泽菲在全校进行推广。推行当天,果然没有再出现拥堵现象。

戏剧课上,老师让学生通过表演《下雨了,怎么办》强化了公共规则意识。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班级向社区发起避免交通拥堵的文明倡议。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儿,最后被开发成有学生、有家长、有教师、有社区的丰富、多元的教育引导,也让学校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制锦生活德育课程体系的育人价值得以彰显。

在生活德育课程的浸润中,制锦学子心里被埋下了一粒又一粒真善美的小种子。四年级六班徐亦阳的妈妈说,去年国庆节时,当国歌声响起时,女儿站了起来,走到电视机前,对着国旗敬起了少先队队礼,一直到国歌结束,整个过程迅速、安静,却没有丝毫的犹豫。“感恩今天遇到制锦,遇到制锦每一位心有爱、教有法的老师们。老师早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向着太阳,尽情绽放!”徐亦阳妈妈的这番话说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这正如吕丽丽所说,教育的赋能,在孩子们一次次通过学习与支持,在找到认知、参与、改变世界的力量与方法中得以实现。生活德育课程群将“生活德育”倡导的教育“来源于儿童生活、发展儿童生活、引领儿童生活”理念贯彻始终并切实落实;它让每一个曾经“应该”的,被我们错认为“不应该”的个体,都主动成为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他人”;让儿童生活的所有场域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积极的教育场域;让儿童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系列的、有层次的、不断提升的,在课堂中接受的教育于生活中行得通的,真正落实知行合一。“未来已来,我们需要按下‘教’的暂停键,开启‘育’的总开关,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真实天赋,让他们拥有解决真实问题的核心素养,真正拥有未来。”

(本报记者 范开云 通讯员 赵泽菲张洋)

新闻推荐

济南开展市区“三小一堆”专项治理

□记者段婷婷报道本报济南讯11月30日,记者从济南市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济南市将开展为期三个多月...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打造“生活德育”课程群探索基于真实生活的三全育人路径)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