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和学生在运动会上合影。
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学生功课。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
多年来,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全体老师始终秉承“严谨踏实、诲人不倦”的教风,为实现人尽其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而辛勤耕耘。老师们平等对待每一位来校就读的学生,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三尺讲台,为学生们开启通往未来的大门。
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发生过多少感人的师生故事?有多少老师为这份事业在奋斗?为了提升教师们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学校又提供了怎样的发展平台?
带着问题,记者走进校园。
因材施教“爱学生”是老师的出发点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也是千百年来所有老师们的最终追求。“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只看到孩子们的缺点,更要看到孩子们的优点所在。”班主任孟晓宁这样对记者说。班主任的职责促使她要保持真挚的热情和一颗爱学生的心去工作。“爱学生”成为了她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寒冷的冬日,她为学生带来暖心的早餐;炎热的夏天,她给学生送去清凉的西瓜;迟到了,她把闹钟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学生;贪玩了,她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学习基础差,她用“你不放弃我不抛弃”来鼓励学生……课上她严格要求学生,确立严谨的学习风气;课下她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们真挚交流。她深知对家长,她代表着学校,肩上责任重大;对学生,她又代表着家长,双手在履行义务。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刻,她都对工作满怀热情、一丝不苟。
与孟晓宁一样一丝不苟对待工作的还有班主任王春燕老师。”今年53岁的她,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心无旁骛地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她始终坚持带领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并保持一个强健的身体。她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教师生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场生命的马拉松,我一定会坚持跑到终点。”事实正是如此,不论严寒酷暑,不惧风吹雨淋,她都会用铿锵有力的号令,督促学生踏出坚定的步伐,用如火的热情,帮助学生筑就成长基石。
在学校就读的学生们,都能够感受到老师带给他们的教育温度。这是因为,学校的所有老师都非常擅长且热衷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有些闪光点表面上看起来与学习无关。老师们认为,只要给学生们送去温暖和鼓励,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春风化雨他们是学生最信任的人
时间回到2018年,语文老师杨春英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是杨老师吗?我是您的学生小翔(化名),我要从老家乘飞机去新疆上军校了,出发前特别想见您一面。”挂断电话后,杨春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小翔老家在菏泽,来学校至少要耽误上半天时间,为何偏偏绕个远路来济南呢?
当杨春英见到曾经的学生小翔时,当年的情形一一闪现在她脑海中。小翔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立志当兵。杨春英虽然不是他的班主任,但非常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她谆谆教导小翔,要多学知识。可小翔却执拗地认为,当兵不用学文化知识。如今,再次出现在杨春英面前的小翔长高了,也瘦了、黑了。他哭着对自己的老师说:“杨老师,我特意到济南来,就是想和您说一声对不起,当时上学的时候,没少和您‘对着干’,如今我通过努力考上了军校!”正是因为老师们春风化雨的付出,才收获了学生们的信任。“在我们十一中,老师们都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杨春英说。
平台引领让老师能够“幸福成长”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工作战线上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能让学生们享受成长的雨露。为了让教师们收获职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提升他们的教育素养,学校积极搭建平台,保证每一位老师都享有公平的成长空间。
校长邵晋波介绍,2020年,学校专门召开了第十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了《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和《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方案》两项议题;同时完成新一轮中层干部竞聘工作,充实干部力量,为更好地完成上级各项任务和学校中高位发展打下基础。个人与单位同向而行,画好同心圆,实现双赢双丰收。
学校学生发展部副主任冷飞飞就是学校挖掘教师人才的实际受益者代表。年仅33岁的她,因为工作突出,在教师岗位上任劳任怨,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在今年的中层干部竞聘工作中脱颖而出。她说:“学校给了我们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自由翱翔,只要踏实肯干,只要干出实效,就会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就会踏上更高的发展舞台。”
现在,冷飞飞不但承担着数学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着艺术、体育教学和校园防疫工作,虽然工作繁多,但是她却乐在其中。“数学是我的专业,我有义务去教好我的学生;艺术和体育关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更是学校‘五育并举’工作的重要体现;防疫则关乎着学生身体健康。能够为学生进行全面服务,这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邵晋波认为,一定要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济南十一中的教育工作者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20年学校4名老师“一师一优课”的市级获奖课例又被评为省级优课,同年3月,学校顺利举办第二届“走青春路 做育花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全校44名教师参赛,占教师人数三分之一,两位老师在后续的学科竞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学校顺势承办了第三届“泉城新青年杯”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并成为西北政法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健美操队三年蝉联省赛冠军,田径队成为学生又一升学出路,社团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成绩优异……
成绩的获得绝非偶然,正是济南十一中教师们始终保持着一颗永远为学生着想的心,才会让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本报记者 李鹏 孙墨琦 通讯员 杨莹)
新闻推荐
本报9月9日讯(记者张晓涵陈炜敏刘烨)第九届济南国际泉水节主要活动之一——泉水主题文创产品设计大赛9月9日举行启...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