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市城乡供水中心作为企业化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担负着全市安全供水的重要职责,现有2处水源地,3个加压配水厂,装机总容量2830千瓦,供水能力16万立方米/日,发展DN100mm以上管网760余公里,管网延伸至洪绪、南沙河、鲍沟、姜屯、级索等14个镇(街),城乡用水人口达80万人。近年来,市城乡供水中心立足于保障全市安全供水,强化管理,深化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省水利系统优秀企业”、“全省建设诚信企业”、“枣庄市量化分级管理A级卫生信誉度单位”。
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加强水质检测管理,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检测,严格日检、周查、月报制度,全年检测水质日常规项目7200余项次,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被枣庄市授予“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量化分级管理A级卫生信誉度单位”。强化安全防护,实施了第二、三期主控阀门更新改造,更换DN500mm以上主控阀门9处,维修改造各类闸井(表井)560处。更换荆泉水厂和第二加压站老化机电设备21台(套),年可节约电费24万元。全年完成大中小型设备维修100余次,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科学调度,确保了24小时足压安全供水。
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投资1.5亿元,实施了一批事关供水长远发展的供水工程建设。一是投资5900万元,铺设DN100mm以上管道55公里,完成了荆河西路等13条道路给水配套工程。二是投资3640万元,完成了第三加压水厂生产区主体工程,铺设DN800mm管道2300米。三是投资3800余万元,完成了第一加压水厂生产设施土建、办公楼5层浇筑和厂区工艺管道安装。四是投资180万元,铺设鲁南煤化工基地DN300mm管道310米。五是投资380万元,完成了大坞精细化工园区高位水池和生产办公房建设,安装输水管道660米。六是投资1110万元,完成了13个居民小区10000余户分表出户改造。七是投资130万元,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城乡一体化饮水工程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八是投资55万元,完成了金马山、界河等4处水源地水资源勘察。九是投资360万元,完成了级索水厂主体工程。十是投资469万元完成了荆泉水源腹地防渗治污工程,新建防渗渠道7700米、生产桥13座。工程建设是供水史上年投资数额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
用水管理规范有序。组织开展了供水普查活动,抽查用水户2.2万户,整顿不规范用水306户,查处违章用水57起。加强水表管理、管线巡查和消防栓维护,更换损毁水表597块,维护公共消防栓150处。创新推行春秋阁、善南等小区抄表区域责任承包试点,抄表准确率和水费回收率均达99%以上。完成了水价调整工作,自去年4月1日执行了新的水价标准。
供水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供水综合服务大厅完善了AB岗位工作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实现了来访信息快速传递,限时办结。7个收费网点文明热情服务,抄表人员着标志装挂牌上岗,供水服务电话5534111和供水抢修24小时值班,全年办理各类业务1430件,受理用户报修3680起,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城乡供水一体化初成格局。先后完成了姜屯、级索、洪绪、南沙河等5个镇的城区管道延伸工程,成功接管东郭、张汪镇农村供水站,保障了农村30余万人的用水安全。启动了级索、大坞水厂建设,城乡供水已覆盖城区和全市14个镇街607个村居,服务城乡人口80万人,初步建立起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
供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完成售水量2124万吨,实现售水收入2864万元,工业增加值2088万元,为市财政代收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城市附加费2135万元,均创历年新高;供水产销差率创历年最低;新发展用水户(单位)1.4万户,辅业完成工程产值8220万元。
2011年市城乡供水中心将统筹城乡供水发展,卓有成效地开展好“执行·创新”年活动,按照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安全供水”这一中心,突出“建设和管理”两个重点,全力抓好供水“生产、经营、服务”三大环节,力争实现“党的建设、重点工程建设、行业作风建设、和谐供水构建”四大突破,实施好城区供水管网新建、第一加压水厂异地新建、第三加压水厂建设、城区分表出户改造、鲁南煤化工基地给水配套、水质检测站升级扩建、羊庄水源打井扩容、城乡饮水安全等10项重点工程,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供水支撑和保障。
新闻推荐
王刚在检查京沪高铁滕州东站及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求科学谋划形成合力 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