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商河新闻 > 正文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迎接党的十八大专稿全力打造百姓最美精神家园 ——我市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来源:滕州日报 2012-11-01 00:25   https://www.yybnet.net/

十年奋斗,十年跨越,十年璀璨。

回首过去十年,我市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百花齐放。十年来,我市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做强文化体育事业,做大文化体育产业,做活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全市文化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已然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灵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为滕州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回眸今夕巨变,感悟时代发展。十年辛勤耕耘,绘就篇篇华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硕果累累,群众健身活动精彩纷呈……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源自于古滕善国历来具备的深厚文化底气,更源自于历届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文化产业

激活一池春水

十年前的葫芦套村,偏僻,荒凉。由于地处群山包围之中,交通十分不便,经济也十分落后,村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都纷纷搬向山外。而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将要废弃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众多影视公司眼中的“风水宝地”,一下子变成了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血染北沙河》《机械师》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在这里相继拍摄完成,更是让葫芦套的名声享誉省内外。

葫芦套影视拍摄基地的建立和成功,是我市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市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努力实现从“管理文化”向“经营文化”的转变,敞开市场,培育品牌,带动发展,文化的影响力在交流中逐步扩大,文化产业在机遇中乘势而上,激发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各类文艺创作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成功推出,树立了鲜明的文化形象,铸就了具有滕州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已发展到1000余家,文化集群效应初显,已成为文化滕州建设中一支活力强劲的生力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说葫芦套影视拍摄基地是依靠大山名声鹊起的话,那么微山湖湿地红荷节则是傍水而“灵”。滕州籍将军李继耐在今年第九届红荷节发给滕州市委、市政府的贺信中写道:微山湖湿地红荷节作为享誉国内外的重要传统节会,已成为滕州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成为滕州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李继耐将军的这番话,既是对微山湖湿地红荷节的褒奖,更是对我市大力推进文化滕州建设的一种高度肯定。据悉,自2004年至今,我市已经连续举行了九届红荷节,这是可以令所有滕州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

今年以来,随着差异化发展和全域城镇化的提出,市委、市政府再次把发展文化事业摆上重要位置,依托厚重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继实施了微山湖古镇、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龙湖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工程,让文化魅力与经济相交融,激活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公共文化服务

实现全覆盖

深秋时节,步入市老年大学书法班教室,几位老年人正围坐在一起讨论书法,氛围十分融洽。谈及退休后的生活,一位60岁的老人冯素云告诉记者:“现在城区供我们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很多。白天在老年大学练习书法,晚上去龙泉广场跳老年舞,周末带着孙子去鲁班纪念馆、墨子纪念馆散散步,日子过得特别开心!”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让市民过足文化休闲瘾,成为目前我市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段真实写照。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的号召,从保障人民文化利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汉画像石馆、鲁班纪念馆、墨子纪念馆、墨砚馆、王学仲艺术馆的新建、扩建,加快实施了投资1亿元的滕州博物馆、投资2亿元的文化中心,一座座标志性文化建筑在城区拔地而起。

为让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全市每个角落,在农村,我市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2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改造工程,建成农家书屋635个、村文化大院760个、文化健身广场754处,初步构建起了配套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年前,村民农闲时基本无事可做。如今,村里有了农家书屋和健身广场,主动学知识的村民多了,参与封建迷信、喝酒赌博、闹矛盾纠纷的少了。在良好氛围中,村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级索镇北杨楼村村民杨斌如是说。

体育事业

为古滕添彩

无论是晨曦微露,还是晚霞将尽,当你穿行在城区各个公园、广场、社区时,随处都可以见到许许多多做健身运动的人们:有三五成群慢跑的;有气定神闲练太极拳的;有激情奔放跳舞的……人们都在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要在十多年前,我从来就不会外出参加任何运动,那时我认为健身是完全多余的事情。”每天都会参加扇子舞健身活动的北辛街道文坛社区居民赵莲凤深有体会地说。如今,健身,已成为广大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在经济上富足起来之后,现在越来越多的滕州人懂得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真正含义。

市体育总会秘书处秘书长韩生云对市民体育观念的转变感受颇深:“以前,市民参加锻炼,只是为了防身或学一门技艺,现在不同了,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健身。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建设‘实力、魅力、活力、生态、文化、和谐幸福滕州\’的总体任务目标,突出抓好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让广大群众获得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场地设施作为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先决条件和衡量一个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被滕州历届党委政府广泛关注,得到了系统发展。据统计,从2002年到2012年,我市逐年增加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投资3.6亿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滕州体育中心和竞技体育学校,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了全市1200个村居和20个大型社区的健身器材配套建设,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从0.6平方米增加到1.2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健身活动站点8个,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健身环境和条件。市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到人口总数的42%。目前,在我市,只要有广场、有空地的地方,必定会有锻炼的人群。

本版文字 记者 朱婷婷

本版图片 记者 周 原

新闻推荐

城管东沙河分局综合整治创造良好环境

...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结对帮扶贫困学生2012-11-15 00:25
猜你喜欢:
评论:(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迎接党的十八大专稿全力打造百姓最美精神家园 ——我市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