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序岩 文/图
7月11日,记者走进南沙河镇冯西村,看到几个人正在长势喜人、一望无垠的玉米田里劳作,在白云朵朵的蓝天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美丽清新的乡村画卷。
“老三,你的除草剂喷洒得不均匀,要甩开手臂……”说这话的,是被当地人誉为“土地保姆”的兴盛粮食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士斌。
夏收过后,朱士斌托管经营的566亩耕地已全部种上了玉米。眼下,正是夏玉米关键的生长期,因此,加强田间管理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确保在收获时让每一个玉米棒都结出饱满的籽粒。
朱士斌今年41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所在的冯西村和其他村居明显不同,很多村民在外从事家具加工生意,责任田的种植和管理成了很多人的头疼事。“当时俺想,如果能有人帮着种、管、收,那该多好,哪怕花点钱也行啊!”村民胡登海说。
2008年的秋天,一名村民因为在城里接了一单家具生意,不能及时回家播种和管理,又不甘心让土地荒废,便向朱士斌求援。朱士斌自1995年进入村委会当会计以来,为人忠厚,待人热情,一直是村民眼中最值得信赖的人。他接到那名村民的电话后,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就奔向了田地。从此,那位村民的地里总是会出现朱士斌的身影,出现的频率甚至比在他自家地块里还要多。在朱士斌的细心照料下,第二年夏收时,这名村民家的小麦亩产达到了1100斤,比朱士斌自己家的地块还高出近200斤。
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在外忙活计的许多村民纷纷找到朱士斌,请他当自家田地的“保姆”。热心的朱士斌不好意思拒绝,当年夏天,就成了90余亩土地的“保姆”。而这90亩土地,在朱士斌的管理下收成颇好,不少地块的产量甚至刷新了村里的记录。
随着不断有人把土地交给朱士斌管理,他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何不成立一个合作社,将这些土地规模化经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朱士斌心中产生。2010年2月,他发起成立了兴盛粮食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2年多的发展,现在已有社员265户,托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了566亩。
“我们的合作社拥有各类农业机械70余台(套),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把农民彻底从繁重的耕种劳动中解放出来。今年托管经营的小麦,平均亩产量达到1050斤,比周围的地块高出不少呢。”朱士斌说。
村民托管土地还要不要花钱?对此,朱士斌算了一笔账:“我们一分托管费用都不收,这一切都归功于集约化经营。原来农户分散管理,每亩地成本为915元,现在集约经营的成本只有697元。再说,统一耕种,管理更加专业细致,同样一块地,产量会更高……”
采访结束时,两名村民找到朱士斌,希望将土地交给他经营。此时,朱士斌脸上露出了笑容,“走,上你们家的地里看看去……”
新闻推荐
...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