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炜 闵祥炯
仲冬时节,寒风料峭,在张汪镇却到处是生机勃勃的发展场景:融和花木基地郁郁葱葱,煤电工业区内机声隆隆,一幢幢农家洋楼美观时尚,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这些都是张汪镇近年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进转型发展带来的可喜局面。
近期,张汪镇通过倒排工期,督促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尤其是对涉及全镇4个过亿元大项目建设、83个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14个美丽乡村建设等10条重点线上的工作进行现场观摩,通过观摩找差距、赶进度。“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镇广大干群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实现41.6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17亿元。”谈及转型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副市长、镇党委书记刘涛话语铿锵。
突出煤电“引擎”
打造工业强镇
张汪镇牢固树立“项目第一、产业第一、发展优先”的理念,坚持把发展壮大煤电产业作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不断做大做强煤电产业集群。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领导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的方式,引进了4个大项目落户煤电工业园区。目前,总投资32亿元的富源热电二期2×35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总投资3.8亿元的富源生物质发电工程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投资1.1亿元的3.5兆瓦“金太阳”光伏发电项目已进入并网试运行阶段;总投资2亿元的大宗热电、投资1.8亿元的圣宝仕等5个技改项目投产运营。
为优化投资环境,该镇投资360万元新建了全长3公里的主干道路, (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形成了以富源路为轴心,南部大宗工业园、北部煤电产业园的“一轴双翼”的工业发展格局。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了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多家企业解决了用地、环评、资金等方面问题20多个,营造了“凝心聚力正能量、共圆工业强镇梦”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该镇共新引进项目19个,项目投资完成20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80万美元。
挖掘古薛“底子”
建设文化名镇
张汪镇大力实施文化乐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普惠每名群众。截至目前,该镇共举办送戏下乡20余场次,免费放映农村电影500余场次,新建体育广场14处,新建书画大院3处。
打造文化张汪,古薛文化是条主线。对此,该镇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工程项目建设,目前《薛国故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现已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遗址保护设施建设已获准开工,西城墙中段抢救性保护工程已完成考古勘探、测绘工作,遗址安保工程已开工建设;《奚仲造车的传说》被列入枣庄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进入申报程序;历时两年、总字数75万余字的《张汪镇志》于9月份正式出版发行。
实施惠民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
该镇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依靠土地流转、政策激励、示范带动“三大法宝”,培植壮大苗木、食用菌、板鸭、果蔬四大特色农业片区,现代农业发展亮点纷呈:新发展润泽生态种植基地1200余亩,花木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余亩,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养殖面积达1400亩;“呱呱鸭业”获评“鲁南地方特色名吃”。
注重民生工程建设。南贾庄小学教学楼、陈楼幼儿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陈楼小学、辛集小学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完成主体工程,预计明年8月竣工使用。开展文明幸福村、“四德”工程示范村创建,建成文明幸福村32个、“四德”工程示范村5个。大宗村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新闻推荐
邵士官在参加东沙河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 发挥模范作用服务新区建设
...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