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实惠,他们说:“政府真是为咱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记者 张序岩 文/图
隆冬时节,漫步于我市农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一个个身着橘黄色环卫服、活跃在大街小巷上的专职保洁员。如果把时下的一个个村庄当作一幅幅画卷,那么,这条条道路、户户人家组合而成的点线面,无不展现出画工的工整与细腻,把村居新气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生态环境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城市的品位与形象。如今,农村这幅迷人画卷越描越美,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让农村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让生态环境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无形资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程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大资金投入
健全基础设施配套
后荆沟居是我市一个普通的村居。由于缺乏有效管理,长期以来,居内垃圾遍地,环境较差。今年年初,该居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大对居主干道两侧垃圾的清理,修建和补植绿化带,铺设排水渠。如今,再次来到后荆沟居,看到的是一幢幢新居,一排排行道树,充实而又忙碌的居民对居内环境的满意程度大幅提高。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让更多村居像后荆沟居一样实现嬗变,是我市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手段和目的。对此,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重大民心工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镇级垃圾中转站24个,购置垃圾压缩车45辆,配备密闭式垃圾箱体1540个,配置小型收集容器2.6万余个,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95%,年底将彻底实现全覆盖。
完善保洁员队伍
护航生态环境建设
12月18日凌晨五点,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南沙河镇南王铺村专职保洁员鲁静爱已戴上口罩,推着垃圾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尽管气温在冰点以下,但鲁静爱丝毫不觉得辛苦。“镇里聘俺当保洁员,让俺有活干,这点累算不上啥!”鲁静爱话语朴实。
镇村保洁员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的主力军,在改善镇村生态环境、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把这支队伍建好、管好、用好,我市在各镇街设立了环卫所,配备3名以上专职管理人员,负责保洁员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等工作。此外,建立保洁员务工补贴制度,市财政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务工补贴,镇村结合实际发放标准不等的绩效考核工资,各村按照每户2.5元的标准收取保洁费用,目前全市镇村保洁员达到3260人。
开展综合整治
掀起全员参与热潮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单靠某个部门、单位、镇街和某支队伍的力量并不能促进工作全面、长久开展下去。我市在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牢牢遵循这一特点,结合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和国家卫生城创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号召全市上下纷纷参与到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上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综合整治热潮。
人心齐、泰山移。整治活动中,各部门各单位集中时间,组织人员对常年积存的垃圾、卫生死角进行了突击清理,累计出动人员10万余人次,出动车辆3.2万余台次,17个镇每月平均清运垃圾4000余吨。目前,全市累计清理各类垃圾近6万吨,使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河、堵路等问题得以彻底解决。集中整治完成后,我市还对村居环境进行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努力打造整洁靓丽的城乡环境面貌。
谈起近年来的城乡环境改变,市城管局局长张玉法感慨地说:“城乡环卫一体化让村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垃圾面源得到了有效整治,它已经成为继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之后,广大群众最欢迎、最拥护、最支持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
相关链接
据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下一步对我市城乡环境的调查中,将着重了解我市城乡环境卫生、服务质量、专职保洁人员配置、保洁质量和保洁水平、垃圾收运体系、垃圾是否及时清运等方面的内容,听取群众对改善城乡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着力提高全市环境卫生水平,让群众享受一流的生活环境。
新闻推荐
远义彬在参加东沙河镇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时要求群策群力服务高铁新区建设
...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