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
记者 刘智
如果说,把“爱”进行分门别类,父母对儿女的爱一定会是大家最先想到的,它伟大、无私、深沉而又温暖……就在前不久,东沙河镇磨坑村又上演了感人的一幕:64岁的花甲母亲刘凤珍为救患有尿毒症的女儿刘井荣,毅然选择割肾救女!这事迹感动了无数乡邻,震撼了古滕大地,也为源远流长的善国大爱再次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千言万语道不尽父母的恩情。今年64岁的刘凤珍和43岁的刘井荣都是普通的农家妇女,女儿病重,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死癌症”需要换肾,已是花甲之年的刘凤珍推开同样匹配的小女儿,“换我的!”言语铿锵。手术成功,老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只要你好了,妈就好了。”话不多,朴实的语言却是对母爱最深刻的表达。
春节期间,一首《时间都去哪了》火遍大江南北,“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歌词感人肺腑,却真真切切地写出了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真情。刘凤珍亦是如此,看着女儿被病痛折磨,她吃不好,睡不香,直至自己做出捐肾的决定,她还在安慰女儿:“孩子别怕,天塌下来娘撑着。”
善国向来不缺少感动,为祖国人民利益奉献生命的刘洪坤,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的孙开秀,乞讨供弃婴上大学的盲人李长有,勇救落水儿童的“白衣老者”葛保民……虽然他们和刘凤珍做的事情不同,却诠释着同样一种精神,是一种奉献的精神,是一种兼爱的精神,是一种向善的精神。
笔者又想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花甲母亲刘凤珍的大爱之举,不也是对其的写照吗?向母亲致敬,为大爱喝彩!
新闻推荐
...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