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连英如 闫沛)2月20日,本报以《孩子别怕,天塌下来娘撑着!》为题,报道了东沙河镇磨坑村的刘井荣,在查出患有尿毒症后,刘井荣64岁的母亲刘凤珍把自己的一个肾给了女儿,虽然手术成功,但缺少后续治疗费用的一家人正一筹莫展。
2013年滕州团市委在我市开展双联活动以来,帮包东沙河镇磨坑村,多次深入村级困难群众家中,为他们送去米、油及御寒衣物等。3月16日,在了解到刘井荣的病情后,团市委工作人员十分关注刘井荣的病情,并多次上门慰问,同时将2000元的爱心款送到了刘井荣的丈夫赵中水手中。赵中水拿着爱心款激动地说:“感谢团市委领导的关心,这些钱解决了她吃药的燃眉之急,感谢你们在我家有难时伸出援手。”
“刘井荣的遭遇和母亲的无私大爱感动了我们,刘井荣还年轻,如果大家都能搭把手,让她早日康复,咱就是帮了这个家。”团市委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后续的治疗费用很高,目前这个问题依旧困扰着全家人。赵中水告诉记者:“我们一家人都是种地的,给妻子治病的钱都是亲朋好友拼凑的,直到手术前费用还不够,而尿毒症术后需要的费用一年至少是6万元,家里能拿出来的钱、能卖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但现在实在无力支付继续治疗所需费用。”
令人欣慰的是,刘凤珍在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日前已康复出院。刘井荣还在住院治疗,目前情况稳定,但仍需要服用大量的抗排斥药物,希望社会好心人士继续伸出援手,帮刘井荣顺利渡过这个难关。
新闻推荐
...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