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序岩
又逢“三夏”大忙时,5月31日,记者走进南沙河镇河汇村,看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麦田里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上午10时许,在村西面的田间地头,记者遇到了67岁的村民朱宗河,他打算为弟弟收割小麦。正在这时,从远处开来一辆小麦联合收割机,他随即招手。看到村民招手,农机手刘强连忙把收割机停在路边。
“是来河汇村干活的吗?俺这还有4亩地呢。”“是的,先说好了,今年收割还是那个价……”一番交谈后,刘强驾驶着收割机来到朱宗河弟弟家的麦田,不一会儿就收割完一亩地小麦。看到收割的小麦,朱宗河兴奋地说:“多亏俺村找来这么多收割机,在俺村找收割机和在城里打车一样方便,招手就停,今年的三夏生产轻松多了。”
随后,记者了解到,河汇村小麦机收率达到了100%。村干部徐化河这样对记者说:“我们村大多是半山地,小麦较其他地区成熟较早。去年,我们统一购买了种子,并及时进行了浇灌,小麦的长势非常喜人。尤其是我们这的小麦成熟比平原地区早,我们村两委就及早联系了20余辆小麦联合收割机,小麦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确保了小麦颗粒归仓”。
组织联合收割机来村并非最终目的,如何利用好这些机械为村民服务才是河汇村两委考虑最多的问题。该村“第一书记”颜国栋说:“我们对组织的收割机驾驶员进行了培训,让他们不分地块、不分先后,只要村民有求必应,招手即停,谁家的小麦成熟先收割谁家的,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机械的利用率,缩短了收割时间。”
记者跟着颜国栋来到46岁村民曾祥苓的家中,她正在门前晾晒小麦。“今年的小麦收成还不错,俺这半山地一亩达到1000斤,真感谢村里实施的科学种田。尤其是现在小麦成熟的时候,俺轻轻一招手联合收割机就开到了地头,不一会儿,小麦就拉回家中。有这样的村两委,相信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曾祥苓如是说。
新闻推荐
...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