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滴顺民意,一枝一叶总关情。回首2014年,我市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公共自行车,或者是矗立在城市中心的环形天桥,抑或是乡村道路两侧整齐划一的垃圾桶……无不显示着滕州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一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不断探索新路子,想出金点子,做成了一件又一件“护民利、顺民意、得民心”的实事,实在是可圈可点,可夸可赞:对人民,你们真的用心了!
记者 刘智
一座城,一幅画。
走进滕州,“画”中的景物,是道路两侧林立的高楼大厦,是路上载满乘客的城乡公交车,是环形天桥上嬉笑打闹的孩子们,是公共自行车上百姓幸福的笑颜……
滕州,这座古称善国的城市,正以傲人的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恍如一支如椽巨笔,不时轻点纸面,书写下一篇篇动人的美丽华章。
“一桥”飞架 连起百姓心
“噼里啪啦……”2014年的第一天,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备受市民关注的荆河路与善国路交叉路口处的首座环形天桥正式启用。至此,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滕大地上,愈发耀眼。
这条“空中走廊”,高10.5米,桥面宽5米,梯道宽3米,在设计理念上充分结合滕州本土文化元素,造型美观,实用性强,极大缓解了该路段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由于该桥处于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处,施工难度非常大,施工过程中,市住建局积极协调各部门,加强施工监管,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确保每一项施工工序都有详细的方案,从工程伊始到吊装结束用了51天,完善后续安装用了3个月,最终确保了工程高质量完成。
环形天桥的成功建成,保护了孩子,乐坏了家长。“自从有了这座天桥,我们做父母的再也不担心孩子过马路的问题了。”市民王艺婷高兴地说,特别感谢市领导能够为学生、为市民做了一件大实事,百姓的心中都暖暖的。
“两车”开行 驶出亲民路
今年9月29日,滕州市区至木石、羊庄区域城乡公交正式开通运行,这是继龙泉、北辛、东沙河、龙阳等镇街外又一崭新的城乡公交线路,进一步推进了滕州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早在去年3月29日,滕州至龙山龙湖城乡公交车正式开通运营,便预示着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正式破题。随后,31路公交车、K106/K107路公交车均开通运营,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降低了群众乘车费用,优化了城乡公交网络,为加快推进全域城镇化、全面建设幸福滕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车”,滕州人还会想起公共自行车。今年,我市花大力气引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并于今年8月23日正式启用,一期投入公共自行车1000辆,49个站点主要分布在城区主要商业网点、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自从有了公共自行车,感觉咱们的城市已和其它大城市无异,别提多幸福了。”市民王亚军激动不已。
“三年”奋战 开出幸福花
前不久,喜讯传来,我市最后一批151个村居顺利通过城乡环卫一体化验收,在枣庄市率先实现村居全覆盖,这标志着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运行。
如果将我市的村庄比作一幅幅画卷,那么,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一个个身着橘黄色环卫服、活跃在大街小巷上的专职保洁员便是画中的点线面,每一处都将村居新气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市自2012年起,明确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抓启动、三年抓规范”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思路,以优美的乡村环境、齐全的镇村环卫设施、便捷的环卫服务,全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农村群众生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也让生态环境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无形资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程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住在农村,那是真的不比城里差了。”家住西岗镇的孙大爷感慨地说。
然而,上述所说也仅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而已。这一年,城市的变化我们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不是吗?
新闻推荐
滕州荣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市 牛集村等6个村居同时获评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村居
...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