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城镇东南片大十八户等7个村的73名村民代表,联名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县检察院驻老城镇工作组和老城检察室,表达感激之情。
装“饮水机”开“导水槽”
2012年2月15日,带着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盼,县检察院4名驻村工作组成员满腔热情地奔赴帮扶村。工作组全体工作人员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干真事、干实事、干成事,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深入调查摸底,访贫问计。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工作组就基本摸清了7个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提起老城镇东南片大十八户、小十八户等7个村,熟悉这里的人都会将它们与交通不便、地势高亢等字眼联系起来。这里农田都是沙瓤土,河水用不上,机井不够用,每到旱季,浇地成为群众最头疼的事。工作组进驻后,当年秋后就开始筹集打井资金,2013年1月份为7个村打井36眼、上变压器3台、架高压线6000多米,6000余亩耕地得到浇灌。黄沟村的1200亩农田处于夏武接界的万亩莲花池池底,每年雨季,夏武两县周边十几个村地里的水都流入这里,致使庄稼被淹。工作组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争取上级资金20万元,打通860米的竹节沟,新开挖一条长2000米、深5米、宽8米的排水沟,将过剩的雨水直接导入东沙河,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几十年的大难题。
盖“文化宫”送“大礼包”
勾庄村大队部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工作组的同志们看到后,筹资6万余元,帮村里翻建了六间新房,配齐了办公设备,并在院里安装了健身器材,成为村民每天光顾的文化场所和服务中心。同时,工作组积极争取资金,为7个村委会配齐了办公桌椅。
由于过去村里户口登记疏漏,徐秀英、谈金英等7个村的几十名老年人没户口,无法享受养老金、新农合等惠民政策。工作组得知情况后,逐一登门筹集资料、证据,全部为老人们补办了户口。为减轻7个村老年人负担,多年来,工作组每年为7个村老年人代缴1000元的银龄安康保险。
正所谓“心系农村为民生,服务百姓总关情”,洋溢在每一个村民脸上幸福和满意的笑容,是驻村工作组全体工作人员得到的最好回报,也是群众给工作组最真诚的献礼。
打出“组合拳”村容“大变脸”
为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生活环境,去年工作组拿出3万元帮扶资金,帮助7个村深入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清理“三大堆”时,部分村民不愿行动,认为柴草离家近,方便省事。工作组的同志就动员7个村的群众代表到典型村参观,回来后又苦口婆心劝导。群众认识到好处后,在工作组带动下齐动手干起来。现在再看7个村的村容村貌:大街亮堂了,胡同干净了,垃圾有处放了,汽车跑起来没有尘土飞扬了。过去每到冬春季节“一天进嘴四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焕然一新的村貌,俨然向人们展示着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化纠纷 解“疙瘩”
小十八户村东有一处70亩地的梨行。 2005年因第二轮承包合同将到期,原4户承包户与新一轮12户承包户因交接发生纠纷,僵持不下,使这块土地撂荒七年。工作组的同志们了解后,与老城检察室的同志们一道,到新老承包户家中座谈,弄清产生纠纷的原因,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将70亩地重新发包,解决了七年未解的难题。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老城镇东南片7个村的群众都说,工作组和检察室的同志们,个个都是心中有杆公平秤、一心为老百姓的好公仆。他们用自己的诺言解释了什么叫人民检察官,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啥叫为人民。他们在老城镇东南片7个村所做的实事,就是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的最好见证。
□本报通讯员 戚宗普
新闻推荐
为在社区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近日,边临镇在首批整村搬迁入住社区的两个村庄——贾庄村和侯庄村开展了“十大孝星”评选活动。活动经过民主推荐,公开投票等程序,分别在各...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