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一山三廊、五脉七楔、公园匀布、绿网交织”。“一心”:指滕州市中心城区景观建设核心,由春藤公园、滕州水上公园、河滨公园、荆河沿河带状公园、七彩公园、凤凰湖湿地公园串联形成的象征“旭日东升”的空间环形,在满足发挥绿地多功能效益基础上,刻画出独具滕州空间图示特征的绿地景观形象。“一环”:指中心城区与近郊之间的环城绿带,既具有绿化景观和防护作用,又很好地结合绿道及防灾避灾通道建设。“一山”:指滕州中心城区东南部的狐山。狐山是滕州市城市中心近郊的绿肺,规划将狐山建成森林公园,使其成为滕州市中心城区的“生态屏障”。“三廊”:指由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公路以及京沪高速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形成的纵向廊道。形成与城市的主风向一致,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态条件重要的导风廊道。“五脉”:指由流经中心城区的五条河流即北沙河、冯河、小清河、荆河和郭河及两侧开辟的绿地空间形成的东西向的水绿通道。“七楔”:指中心城区外围在东、东北、东南、西、西北、西南、北七个方向上形成七个导入城市之中的绿楔。“公园匀布”:在脉、楔、廊的交叉点自然资源比较优质的用地布置有大型公园、街旁绿地,使多个绿色的核心集聚区均匀布置,形成连续性的公共开敞空间。
(四)加强城市防灾绿地建设
根据滕州城市规模、类型、结构,满足滕州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功能需要,构筑形成布局合理、节约资源、不同服务半径层次基本覆盖、居民能快速到达的防灾绿地体系。规划滕州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由固定防灾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与绿色疏散通道共同组成。
(五)湿地保护与利用
滕州市域湿地资源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一湖、两库、三区、五脉、多点”。“一湖”是指微山湖以及滕州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两库”是指滕州境内的两大水库:马河水库、户主水库,“三区”是荆泉地下水源保护区、羊庄地下水源保护区以及西岗、级索采煤塌陷地湿地生态修复区,“五脉”是指滕州境内5条主要的水系:界河、北沙河、荆河、郭河、薛河,“多点”是指滕州市境内的省、市级湿地公园和重要湿地。规划依据湿地的功能类型、保护与利用现状,规划新建、提升完善、生态恢复、生态保护4种保护与利用模式。
(六)绿道体系规划
滕州市绿道体系包括市域绿道和中心城区绿道。市域绿道可分为历史文化型绿道、休闲体验型绿道、自然山水型绿道和水源湿地型绿道四种类型。形成“四横——两纵——一环”的绿道网空间结构,按区域空间位置规划七条绿道。依托于滕州市市域绿道网规划,将滕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网分为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两个层级,根据各类绿道的空间特征与服务定位,将中心城区绿道分为滨河休闲、文化游憩、郊野田园、社区生活以及都市交通五种类型,形成“两横——两纵——两环”的绿道网空间结构。
(七)绿线、蓝线控制规划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本规划严格遵照住建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城[2002]第112号)规定内容划定并执行绿线管理。绿线划定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层面,并为下一步绿地系统详细规划层面中的绿线划定提供指导依据。本规划中的绿线划定指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三种类型。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线,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都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举报、投诉城市绿线管理违法行为的权利。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由市规划局、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并建立数据库,实施绿地数据的动态管理。城市绿线范围内规划的公园绿地、广场用地、防护绿地,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标准进行建设。城市绿线内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作他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绿地系统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等。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
新闻推荐
...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