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记者栾英杰
图/史志办提供
悠久的历史为城阳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据考古发现,域内龙山文化遗址、东岳石文化遗址及东周墓群、汉代墓群等有20多处,主要分布在城阳、夏庄、惜福镇街道等地带,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城子、西宅子头、半千子龙山文化遗址、冷家沙沟东岳石文化遗址、霸王台商代遗址、西窑顶东周遗址以及财贝沟东周墓群等等。
不其人居住在今墨水河两岸
城阳,古称不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几度风雨,几度辉煌。根据有关史料和对城阳各处遗址的考证,我们可以看出不其人的活动轨迹:距今约6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不其山周围人口极稀,人们按季节性结伙进山打猎,采集野果,一部分居住在现今墨水河两岸,或傍山的平原。
据悉,今城阳区的上马一带,地质学家称为古大陆,积成岩较平坦,地面石板,土层单薄、贫瘠,不易生长树木,适合防御野兽的侵袭,这是大汶口文化时期不其人选择居住区的一个特点。根据对域内文化层遗物的观察,古不其人主要食用海贝、海虾、禽兽、山果等等,农业不发达。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即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不其人披荆斩棘,开始深入到草木丛生、森林茂密的白沙河和墨水河等平坦流域以及山区附近,定居规模扩大,生存功能增强,因而就有了城子遗址、半千子遗址等众多古不其人的居住点。
古人善用石器骨器
记者从城阳区档案局获悉,正是由于这些原始居住点的建立,使人口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数量由数十人、数百人以至发展到数千人以上。此时,他们已敢于与深山密林及草丛之中的猛兽做斗争,设法杀死它们,食其肉,穿其皮,并能开垦土地,进行耕种与收获,当说是以农业为主。人们在生火煮食的同时,发现和得到了泥土的烧制品,最终又发明手工制陶工艺。
“从出土的陶制品可以看出,技术由粗到细,进而达到精巧细致。出土的一些黑陶,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玉,声如磬,薄如纸,造型优美,不但为全国之冠,也为世界史学界所赞赏叫绝。”城阳区档案局史志办工作人员介绍道。
东岳石文化时期,上承龙山文化,下启殷商文化,城阳域内夏庄镇冷家沙沟等遗址就是东岳石文化的典型代表。龙山文化、东岳石文化遗址都可说明是古不其人的部落居住地,他们使用的石器、骨器等用具,造型精美,讲究实用,如青石亚字斧,把式牢固,且效力提高。在今崂山区北宅深山的晖流村出土的一件青石亚字石斧,说明古不其人的足迹已遍布当时的不其山山脉即今崂山山脉的许多角落。
多个遗址发现古代兵器
经考古发掘,在这些遗址中,先后出土过很多骨器、蚌器及石镰、石斧、石铲、石锛、石锥、石网坠、陶壶、陶簋、陶鬲、瓦当、铜壶、铜盘、铜鼎、刀币、贝币、圆钱、五铢钱、铁剑、铁戟头、铁锄、铁犁、石磨及石钱范等文物。这些文物经考古专家分析鉴定认为,远在6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里,先民们就进化到能从事渔业、狩猎、手工制陶及制作简单工具等活动。
在城子遗址、霸王台遗址、西窑顶等遗址出土的古代兵器,说明古代在城阳发生过许多次战争。据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从城子遗址出土的古石钱范及齐国刀币,或许可以说明这里曾是齐国的造币工场之一。当时的齐国国都在临淄,即墨(今平度朱毛村)是齐国重镇,史称“即墨之富饶,可与临淄相媲美”,已成为胶东的商业中心。即墨首先铸造发行青铜刀币“节墨法化”、“节墨之法化”、“节黑邑之法化”,以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节墨之法化”俗称五字刀,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堂先生说是即墨首先使用刀币的,在被齐国采用后成“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法化”,而后影响燕国和赵国的刀币出现。
新闻推荐
村民3年没有吃上自来水了 白桥镇:管道老化跑冒严重,正准备引进供水设备
由于没有自来水,村民只能自己打井,喝地下水。(资料片)本报6月15日讯(记者邢敏)近日,商河县白桥镇西尚村的村民给本报“有事您说”打来电话反映,尽管早已进行了改造,但村里已经3...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