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存量转调和增量做优,深入开展“工业转型发展攻坚年”活动,一场全面深化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之旅悄然起航。
政府给力:优化服务促转型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组织开展“企业管理质量年”等活动,设立工业经济发展基金,启动实施了“131”和“小微企业进规模”工程以及“头雁”、“瞪羚”、“雏鹰”企业培育计划,培育百亿级龙头企业、十亿级骨干企业和亿元企业群体。组建经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了窗口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成立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设立2.5亿元的鲁资(章丘)新材料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扶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引进鲁资金祥投资基金和50亿元的国有企业改革基金——山东聚赢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落户我市,成立了同晟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
转型谋变:重塑发展新优势
去年10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东风集团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与济南部门对接,做好李福煤矿的停产关闭协调工作。建立政府、部门、企业“三位一体”的职工再就业服务体系,9540名职工全部得到安置。通过组建企业转型发展共建领导小组、聘请专家为企业制定高端发展规划等办法,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衰竭煤矿转型发展样板工程。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绿色改造,限时完成全市1081家、2108台燃煤窑炉拆除任务。规划建设新型铸锻产业园。投资28亿元,新上明水化工新型洁净煤气化项目,圆满完成“北四厂”安全拆除搬迁任务,并成功实现了明水化工的异地新建。今年年初,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三评级一评价”工作,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推动化工行业安全清洁、绿色低碳、集约集聚、创新高效发展。
厚积薄发:内涵挖潜强筋骨
依托“一区四园”,先后引进复华未来世界等一批项目,组织实施工业项目805项,完成工业投入942.6亿元。其中实施技改项目560个,完成技术改造投入659.8亿元。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每年列支1000万元创新驱动基金,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截止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550项,完成新产品销售收入120.3亿元,实现利税29.3亿元。出台《章丘市国有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琅沟热电厂和华明水泥整合,组建新华明集团。引进香港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并购章丘海尔电机70%股权,成立卧龙电气章丘海尔电机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利民制药与华润双鹤药业的重组并购,实现了企业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全力支持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伊莱特重工、昊月新材料成功上市,截止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7家。
破茧化蝶:挺起工业发展脊梁
今年1—7月份,全市5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44.2亿元、销售收入1110.3亿元、利税135.1亿元、利润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8%、7.66%、13.75%、16.44%。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和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完成销售收入786.5亿元,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稳定在75.6%以上。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达到37家,共计完成利税81亿元,同比增长12.53%。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43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257家,完成利税总额124.1亿元,同比增长16.96%。(通讯员 孙玮)
新闻推荐
白云湖生态环境改观成千上万只白鹳、野鸭来过冬 优美湖区 鸟类天堂
本报记者王沛芳通讯员李汝杰随着天气变冷,对很多鸟类来说,白云湖已经成为过冬的福地。如今,这里已经栖息了上千只东方白鹳和近万只野鸭,湖区因为它们的到来又重新热闹起来。环境彻底改观良禽择木而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