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小记者参观可口可乐济南工厂。
现代化的生产线。
琳琅满目的博物馆。
小记者积极参与有奖竞答。□记者徐佳实习生苗冰洁
品尝新鲜可乐和果汁、看现代化生产流程、与卡通代言人互动合影……8月23日上午,生活日报小记者前往位于章丘市的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济南)有限公司,开始了一趟可口可乐奇妙之旅。
4摄氏度可乐,给我来一瓶
到了生产基地,首先等待大家的就是刚下线的可口可乐产品。在进入剧场前,随着“咔咔”的开瓶声,大人手里多了玻璃瓶的可口可乐,小朋友们则拿到了圆形的瓶装果汁,刚生产出来的可乐什么味道?一位小朋友说:“气儿好多啊!”
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生产出来的可口可乐在4℃时口感最佳,为了保证口感,冬天的时候还需要暖箱机来保持温度呢。
大学教授起名“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是1886年由约翰·彭伯顿发明的,它本身是一种咳嗽糖浆,1887年在一次意外中,他的助手把糖浆和碳酸水混合在一起,于是今天的可口可乐就诞生了。
“Coca-Cola”一看到瓶子上的英文商标,英语不错的小记者就大声念出了这串英文,但是你知道吗,1927年,当这种味道奇特的饮料出现在上海街头时,它的名字叫做“蝌蝌啃蜡”。
因为名称拗口,当年这种饮料的销量并不好。后来可口可乐公司悬赏350美元征名,一位上海的蒋教授最终以“可口可乐”这个名字胜出,夺得冠军。
“学好英语,也要学好咱们的中文,汉字很奇妙吧?”一位小记者的家长也以此切入,借机进行汉语教育。
饮料瓶子像在“接受检阅”
在了解了可口可乐的历史后,小记者和家长们参观了生产线,一排排整齐的饮料在流水线上传递,现场的机械化流水线让孩子们睁大了眼睛。
从瓶子的吹塑,到可乐最终灌装完成,整个生产车间几乎都是机械化操作,现场的工作人员也只是在操作电脑或者将不合格的产品分拣出来,“瓶子排得好整齐,和我们学校运动会队列表演一样。”
而最令小记者们开心的还是见到了许多经典卡通形象。拿着可乐瓶子围着红白条围巾的北极熊,瑞典设计师专门为可口可乐设计的圣诞老人,还有魔兽世界里的怪兽们都成了小朋友们争相合影的对象。而博物馆里陈列的限量版可口可乐包装,则在不少家长们的手机里留下了照片。
新闻推荐
章丘市大学城(生)服务中心、章丘市创业促进会服务大厅是由章丘市高教办、章丘市创业促进会等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为服务驻章院校及青年学生搭建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大厅内设施完备...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