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正在工作。
技术干警在“挖掘”手机中深藏的秘密。
一根头发丝,一段通话录音,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真凶——看过美剧CSI的人们,想必对这些“鉴证精英”充满赞叹。在济南市检察系统,也有这样一群火眼金睛的技术人员,日复一日地勘破着一起起“疑案”,守卫着都市平安。
一条被删除的短信
案件的所有线索,只有一部全部信息被删除一空的手机。去年7月,章丘区人民检察院检
察技术科接到了自侦部门的“求助”。
在该院办理的李某某受贿、滥用职权一案中,李某某坚称自己与行贿
者是朋友关系,查询双方的各
种消费记录,均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有大
额金钱来往。接
到这部“空
白 手机”后,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提取、恢复,发现了一条早在半年多前已经被删除的短信:“主任,方便袋内有2万元,给你请客用,拜托。”此为突破口,检察员开始了新一轮调查:“李某某,你有一条被删除的短消息……”这条消息成功击溃了李某某的心理防线,随后,检察员获得了多人向李某某行贿的直接证据,李某某也如实供述了其收受贿赂和滥用职权的犯
罪事实,检察机关最终认定其收受贿赂10万
余元。目前,此案正在审理程序中。
电子证据实验室可以对涉案人员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相
关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固定。这些信息可以直接
或者间接地对案
件事实进行
佐证,可以有效、迅速掌握被调查人的相关案件事实,为自侦部门的案件突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侦破此案立下汗马功劳的,是我们引进的当前最先进的手机取证一体机,它能够读取手机内的信息,包括已经删除的短信、QQ、微信、视频和图片。”技术人员高茂涛告诉记者。近年来,章丘检察院在全省探索完善了技侦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凡涉及手机、计算机等电子证据,首先按程序委托技术人员搜集、恢复、固定并分析电子证据,及时为办案部门提供可靠证据,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仅去年一年,就提供电子证据59份。
2厘米的
致命伤
一道2厘米的伤口,是不是造成受害者死亡的原因?
章丘检察院检察技术科法医受理了一起死亡案件,死者张某只有左锁骨下2厘米的伤口,未伤及肋骨和脏器,现场血迹也不多。办案人员对认定死因提出异议,同时嫌疑人牛某也辩称此伤是受害人在逃跑时自己撞在门上所致。
法医对原尸体检验记录进行了详细审查,认为死者左锁骨下2厘米的伤口系单刃锐器伤,自己撞在门上不可能形成;此伤表面看很轻,但刺破锁骨下静脉,虽然现场出血不多,但受害人伤后未采取按压等紧急止血措施而快速逃离现场,结合现场勘验情况,张某符合外伤性失血性休克致死。法医的缜密审查分析,对于此案的定罪量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章丘检察院检察技术科法医实验室目前开展有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技术性证据审查等业务,与省、市检察院实现了远程会诊互联互通,并积极配合刑事检察部门参加公安机关侦查的重大伤亡案件现场勘验,审查公安、法院等机关出具的法医鉴定书,必要时进行复查复验,并出具复核鉴定书,为案件的定性起到了指导作用。
司法办案
有智慧
章丘检察院检察长王成告诉记者,近年来,章丘检查院以大数据、大采集、大应用为引领,不断强化司法办案的科技支撑,全力打造“智慧检察院”。建成上联高检院、下通检察室的五级互联互通远程接访系统,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全面完成同步录音录像中心、远程讯问系统等重点建设任务,在全市基层检察院率先建成电子证据实验室、法医实验室、视听实验室,配备专门场地、人员和设备,全力推进电子卷宗系统应用。通过搭建情报信息查询平台,融合手机取证、话单分析、数据恢复等技术手段,推动侦查模式向信息技术密集型转变。为检视通视频融合工程做好前期准备,积极整合侦查指挥、视频会议、案件研讨、情报分析、审讯支援等系统功能于一体,实现对办案工作的集中调度、远程指挥、适时管理,信息技术为司法办案插上了“金翅膀”。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走‘科技强检\’之路,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使检察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智慧,更好地满足检察工作发展需要。”王成表示。(本报记者 刘晓群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3月2日,民进章丘区画院及区女书画家协会部分书画家走进绣惠街道施家崖举行书画笔会,庆祝“三八”节的到来。书画家们现场创作作品,交流探讨书画知识,氛围浓厚,用别
3月2日,民进章丘区画院及区女书画家协会部分书画家走进绣惠街道施家崖举行书画笔会,庆祝“三八”节的到来。书画家们现场创作作品,交流探讨书画知识,氛围浓厚,用别样的形式表达对全区女性的祝福。...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