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扔掉的垃圾可谓五花八门啥都有,如果不经压缩直接运输不但会占用大量的空间,还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而将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后再运输就方便多了。生活垃圾转运站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进宁家埠镇生活垃圾转运站,现场观看了垃圾压缩处理的过程,了解垃圾清运工们鲜为人知的工作日常。
日转运垃圾80吨服务100余村庄10万多人口
浅灰色的外墙,天蓝色的屋顶,几排风格现代、干净亮丽的建筑坐落于一片麦田旁……“如果没看到门口挂着的牌子,普通人很难想到这是一处生活垃圾转运站。”这是宁家埠镇垃圾转运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随行的环卫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章丘共有16处生活垃圾转运站,其中有6处设在农村,其他几处转运站的外观与宁家埠这座差不多。
“转运站承担着宁家埠、白云湖、龙山100余个村庄的垃圾收集运输任务,服务人口达10万多。”宁家埠垃圾转运站站长吴克震告诉记者,转运站建有压缩、称重、除尘、除臭、中控、监控、过滤、封闭八大系统,并设有两条生活垃圾压缩、除臭设备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日转运垃圾可达80吨。目前,一条生产线正在使用中,另一条留作日后扩容增量。
垃圾处理全自动压缩封闭后体积减小过半
据吴克震介绍,转运站现有3辆载重3吨的小型压缩车,每天下午分头去各个村庄收集生活垃圾,初步压缩后再运到转运站内。记者看到,小型压缩车进入院内,先进行称重,再通过一个斜坡开到二楼的卸料口处,将垃圾倾倒进一个凹槽里。操作间的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垃圾中转处理监控系统”,对生活垃圾进行压缩、除臭、封闭等处理,压缩后的垃圾进入一个全密封的集装箱,由专用拖车运输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记者看到,通过压缩,原来三大车生活垃圾,全都被收集到了一个约20立方米的密封式集装箱罐内,体积至少减小了一半以上。各种生活垃圾压缩产生的渗透液将进入收集池中,工作人员会定期用吸粪车抽走,运至渗透液处理站处理,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二次污染。
从天黑忙到天亮他们的夜晚在忙碌中度过
宁家埠垃圾转运站共有3名垃圾清运工,每天承担着100多个村的垃圾清运任务。今年36岁的张恒凯从事这个行业已经4年了,现在负责宁家埠镇13个村的垃圾清运工作。每天下午5点,他开着小型压缩车挨个村收垃圾,装满一车大约需要2个小时,13个村要跑三四趟,几乎每晚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下班。4年来,张恒凯几乎每个夜晚都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下班回到家已是后半夜了。
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后,将被中转车运至外地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吴所长说,站内共有2辆载重10吨的中转车,按照平均每天50吨的垃圾量,每名司机至少要跑两趟。今年44岁的叶本新是所有司机里面年龄最大的,每晚9点左右,垃圾被装进集装箱罐内后,他就开始了第一趟运输。“来回一趟快的话也得3个小时,春节期间垃圾量增多,一晚上要跑3个来回,运完最后一车基本上就快天亮了!”叶本新告诉记者。当记者问他晚上熬夜苦不苦时,叶本新憨厚地笑了笑,朴实地说:“这些都是俺们的日常工作,都已经习惯了,没觉得苦!”
“我们这儿的司机师傅们真的很辛苦,虽然运输工作都在下午和晚上,但他们白天也闲不住,还要负责车辆的加油、检修、保养等。”吴所长告诉记者,“一年365天,司机师傅们只有除夕晚上才有机会陪在家人身边,共享天伦之乐,但他们从不抱怨,从不叫苦叫累,默默奉献、爱岗敬业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永见习记者刘高君通讯员唐洁)春季是绿化种植的黄金期,近日,章丘区园林局抢抓有利时机,计划实施双泉路西延义乌市场段绿化、世纪西路西侧林带便民改造提升、章莱路(南外环—三德范中桥...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