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1部测距仪,平均1天测量20余户;每天步行20000余步,路程10余公里;认真讲解测算依据,默默工作在测量一线;他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又很难,看似轻松却非常辛苦;他心系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他就是区棚改旧改埠村片区月宫村测量一组组长刘仁堂,他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区棚改旧改测量工作的顺利推进。
抢拼速度
驻村10天完成近200户测量
查看村民是否有双证,爬上爬下测量房屋尺寸,认真讲解测算依据现场录入数据……3月17日,当记者来到埠村街道月宫村采访刘仁堂时,他正和组员们忙着给村民入户测量。记者留意到,每到一家,刘仁堂都主动围着整个家转一圈,上房顶看一看,尽最大可能不留遗漏。面对村民的质疑,他则细心解答,对每个测算数据都耐心讲解,争取测量能够面面俱到,而对于一些难测算、年代久远的老宅子,他更是反复推敲尽快测量。“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每天都有需要测量的房屋,现在工作时间非常紧张,我们只能不断加大工作强度,才能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谈起工作时,刘仁堂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的测量一组共有7名工作人员,从3月9日驻村以来,每天都在村里不停地来回“转”,截至目前,测量一组已完成近200户村民的测量工作。
不言苦累
“5+2”、“白+黑”确保丈量准确
带着1部测距仪,不是在测量就是在去测量的路上,在月宫村的巷道,总能看到刘仁堂忙碌的的身影。总能看到刘仁堂忙碌的的身影。面对各式各样的房屋,如何确保准确丈量?“为确保测量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我们在户主到场的情况下进行丈量。”刘仁堂介绍说,一栋房屋整个测量下来大约20分钟左右,如果户主对测量结果不满意,他会重新测量,并告知户主测量数据的由来,直到同意测量数据。”
记者发现,“5+2”、“白+黑”的工作节奏也已成为刘仁堂工作常态。8点准时入户测量,开始一天的工作,测量小组中午12点下班,但超过12点下班是常有的事儿。如果快下班有村民说下午不在家,要求中午测量,刘仁堂就得赶紧去。中午简单吃完工作餐后,他就躺在椅子或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下午1:30准时工作,晚上还要整理测量结果,有时要加班到很晚。
默默奉献
坚守在一线舍小家顾大家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资深”的测量人员,再次下到基层入户测量,刘仁堂倍感荣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仁堂的孩子刚出生10来天,而他妻子生产时,他只回去陪了半天,便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保证测量进度。“丈量工作单调、枯燥,肯定辛苦,但看到户主的认可后,感觉再苦也值得了。”问及工作辛不辛苦时,刘仁堂微笑着说,但当说起刚出生的儿子,他则眼眶湿润,愧疚难当,“为棚改工作牺牲个人小利益,我觉得这是应该的,作为测量组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既要为全组人员分好工,促进测量进度,更要为拆迁户考虑周全,充分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在测量过程中,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实行精准测算。”据了解,月宫村测量组共分两组,每组7名工作人员,每天在现场忙碌8个多小时,测量40余户,截至目前已完成测量300多户,占到了总任务的三分之一。
采访手记:
“只要村民满意,再苦再累也愿意……”这是全区棚改旧改测量工作组在面对挑战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在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发扬敢为人先、你追我赶的精神,主动下沉一线,用真心真情架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连心桥”。测量工作,艰辛而又充满挑战。工作人员发挥苦中作乐、愈挫愈勇的精神,上下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得全区测量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采访结束时,刘仁堂告诉记者,棚改旧改是章丘一个重大项目,也是一个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在测量工作中,累一点、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全区棚改旧改启动至今,在各个工作岗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舍小家为大家”的模范人物,正因为一批像刘仁堂一样的工作人员对我市的棚改工作充满信心,棚改旧改工作才能稳步推进,也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刘仁堂妻子一样的家属在背后的默默支持,我们的“棚改人”才能继续奋斗在棚改旧改第一线。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6日讯(记者蒋龙龙实习生任秀)16日,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对央视“3·15”晚会报道章丘区永良獭兔场等涉嫌擅用抗生素类兽药的情况进行了有关调查说明...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