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手笨拙的山伯到炊艺娴熟的村妇,榆钱粥可都是他们当仁不让的“拿手菜”。但是,要品尝正宗、地道的榆钱粥,还是要去章丘的榆家寨。
榆家寨村北石崖下有泉脉喷涌,沟溪环村四围。河畔榆林如带。山榆的生命力极强,俗称“根生”。据县林业部门多年前统计,沟内树龄逾百的古榆有13株,每棵都“统领”着周边枝杈葳蕤茁茂、成群结帮的“子孙”。俯瞰榆树沟内外,真是榆树的天下,它根脉相通,树冠相挨,俨然碧涛翻滚的苍茫林海。山榆树干挺拔,木质坚硬,是建筑房舍梁檩的头等木料。勤劳质朴的村民都乐意栽种。长者认为榆家寨祖辈民风淳朴,缘于榆树沟这得天独厚的圣土宝地。当年我堂祖母便打心眼里赞成此说,为我三姑在榆家寨定了门亲事。
每年清明前后,山榆便迫不及待地绽放出其储存了一冬的生机,枝梢爆出一挂挂密密麻麻绿豆粒大小的花苞。被馨风甘霖滋育,便神奇地舒展开一片片黄中带绿的榆钱串。远远望去,像一串串闪光的钱币纤微灵秀。
每当此时,孩童们晚放后便会蜂拥而至,像一群顽猴,伸臂搂住树身,嗖嗖嗖地骑上树杈,搬过枝条,撸下一嘟噜饱满鲜嫩的榆钱塞进嘴里,直嚼得嘴角滴着绿沫方可罢休。然后再装满荆筐、竹篮,兴冲冲地满载而归。
“过了三月三,榆钱卖肉钱”。农户便用面袋装满榆钱到乡集上叫卖;也有的大包背着、小兜提着走亲串友。早些年,我三姑便常让表弟叫我去尝鲜。
她先让表弟把铁锅里的水烧到八成开,把择干洗净的榆钱倒进去,烧开了打个滚儿。然后把过了细罗的苞米面撒进去搅匀,先用武火煮一阵儿,再用文火慢熬,约莫半个时辰,满锅滚烫喷香的榆钱粥便可盛碗上桌了。
榆钱粥不仅稠、鲜、嫩、爽、滑、香六滋俱全,还可根据老人、婴孩的喜好,分别添加食醋、白糖、苦菜、生姜、盐末,熬得五味兼备。三姑每每叮嘱说:“喝榆钱粥不能狼吞虎咽,也不可搅拌,粥搅凉了,滋味也就散了。”那时,我都和表弟在水雾缭绕中,贴着碗沿,吱溜吱溜地喝个肚儿圆。
榆家寨父老乡亲们喝榆钱粥,不光有难消的瘾头,还具有淳厚的情感。因为在“穷过渡”时期,山榆把生命的养分,慷慨无私地奉献给了社员们。而今,村民们则怀着笃诚报恩的情愫植榆、护榆,更把榆钱粥当作传统的饮食美味。
新闻推荐
实力之城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达之城地铁通往章丘长清,小清河复航乐水之城建中央泉水区,打造“泉城夜宴”3月9日,在长清区池东航拍的R1线高架段。记者黄中明摄现代泉城,既是济南长远...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