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自来水,用上干净的自来水,这对于济南城区的市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但在距离市区仅仅几十公里的许多贫困村,自来水却是“奢侈品”:有的村一直以泉水、河水等为水源,干旱少雨的季节,饮水便没了保障;有的村一直用浅层自备井取水,靠近污染源,村民长期喝着被污染了的水······
用上自来水,用上干净的自来水,成为这些村祖祖辈辈的期盼。
新水井里“放了糖”水比原来的甜多了
在半山腰上的章丘郝二村自打去年10月份,就开始热闹起来,很多外村的人都跑来这里,他们来干什么?喝水!
原来,去年郝二村开始饮用水安全改造,打了一口深200多米的井,村里人都跑来“尝鲜”,大家都说,这水特别甜,像加了糖,比原来村里那口40多米深的井水甜多了。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连外村的人都知道,郝二村新打的水井,里面的水是甜的。
其实,哪有什么“加了糖”的井水,只不过是郝二村的村民心理的作用。
郝二村里有一口40米深的水井,这是村子1997年为了方便大家吃水打的。“当时这口井算深的了,水满满当当,吃水、用水都不成问题。”该村村支部书记武峰说。一直以来,村民们吃水都依靠这口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人口的增多,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水井的水开始不够用。
“这几年,每到春天干旱少雨,水井的水位就会下降20多米,吃水都成问题了,更别提用了,在邻村打工的年轻人,夏天都是洗了澡再回来,村里供水只能达到8个小时,夏天每家每户都得提前储备水。”武峰说,“而且这个深度,在现在就太浅了,那些农药污染都顺着土层流进去,明显不如前以前干净,安全很成问题。”
自打水井里的水不够用了,村民都把水当成了“奢侈品”,有的人每天喝水要像花钱一样算计着喝;有的水喝完了要到邻居家借……对于郝二村来说,在用水这件事上又回到了“计划经济”的年代。
2016年10月,村里来了施工队,说是给村里打井、通自来水,村民们一时间都兴奋起来。
先是打井。施工人员选址后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准备打一口深水井,要达到污染不到的深度,确保村民们的饮水安全。从第一天施工,就开始不断有村民去看:今天打了多少米深、有没有出水。一个村民去看了,回来就会有一群村民围着他问东问西。再后来,更多的村民把自己舍不得喝的水烧开了,装进家里最好的暖水瓶里,带给施工的工人喝。
再是修建储水房。水井里的水先是储存在储水罐里,储水罐又被放进一个新修建的房子里,一层一层,像藏“传家宝”一般小心。修建储水房的时候需要用电,村民都纷纷要求把自己家的电接过来用;储水房修好了,村民们会轮流过来值守,看看它是不是安全。
2016年底,郝二村的井打好了,村民们知道以后,全都跑了去。他们有的用小车推着好几个暖水瓶,有的用扁担抗着水桶,有的小孩还拿着小杯子,大家纷纷去取水,都要尝一尝200多米深的水井里的水是个啥滋味。
“这个水是甜的!”一位村民喝过之后说。
“没错,就是甜的,像放了糖,比咱村里那口井甜多了。”更多的村民赞同这个观点。
今年5月,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推进,郝二村家家户户就都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了。“到时候我们要24小时供水,这个好消息我已经提前告诉村民们了!”武峰一边说,一边笑出了声。
为了通上自来水村里唱戏来庆贺
在南部山区的马岭附近的山脊上,散落着西营镇叶家坡村等5个自然村。这里海拔689米,在济南的最南端,虽然有着常年质量为“优”的新鲜空气,却难以找到源源不断的水源。
2016年2月24日,立春后的南部山区似乎比冬天更冷,81岁的孙齐镇一大清早就拿着扁担和水桶出了门。因为前一天晚上水用光了,他要赶到两公里以外的一处泉池打水。由于常年肩挑手提,扁担都已经被(得光亮,而孙齐镇的背也被压得直不起来。
春天干旱少雨,泉水也不怎么充沛,大拇指粗的水流,孙齐镇花了将近20分钟时间,才把两个不大的水桶灌满,手在寒风中被冻裂了。但这也让他很知足,因为再过一个月,随着温度的升高,更加干旱又没有雨的日子就要到来,这点泉水恐怕都没有了,他便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找水。
几十年来,叶家坡村的人都以这样的方式取水。身处山脊之上,依靠村子自身力量打不了水井,只能依靠周边的河水、泉水为水源,少雨的日子,吃水便没了保障。而因为水源匮乏,村里人只能种植花生、地瓜等抗旱作物,收入微薄。自来水长什么样?许多一辈子没有进过城的老人见都没见过。
灌满水,孙齐镇挑起扁担,走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尽量保持平衡,不让水洒出一滴。而此时,在他的脚下,一套自来水管网已经伴着春风开始迅速“生长”,这就是济南市实施的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
打井、铺管网、修建蓄水池,在2016年一整年的时间内,通水这件事成了叶家坡村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大事”。“我们的村民特别朴实,听说来给他们修自来水,把家里最好的茶杯拿出来,端水给施工人员喝。”叶家坡村的第一书记李洪文说。
两个100立方米的蓄水池、3700多米的自来水管道,就在叶家坡村村民的期盼中一点一点长高、一米一米延伸着。
2016年12月26日,距离过年还一个月时间,叶家坡村却传来了敲锣打鼓唱戏的声音:“感谢政府感谢党,为我们通上了自来水……”原来,这一天是该村自来水通水的日子,为了庆贺,村里搭台唱戏,这种热闹喜庆的活动,只有过年才会举行。朴实、直白的歌词唱着村民心中的喜悦,汩汩的自来水映在村民们的眼中闪闪发亮,这是期待的回应,也是未来的希望。
守在水龙头边一上午
就为等自来水
家住长清区五峰街道张庄村的张晓云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一头乌黑的长发及腰,到了爱美的年纪,小姑娘每隔三天就要洗一次头发,而每次洗头发,她都要拜托邻居帮她从几公里外拉泉水回来。
“家里井水太浑浊了,一股味,洗头发怕同学闻到。”张晓云说。
处在山区的张庄村没有自来水,村民喝的、用的水都来自自己打的“自备井”。由于自备井非常浅,有的靠近猪圈、羊圈,有的则靠近农田,不免受到牲畜粪便、农药污染,水质浑浊,肉眼就可看到,而且闻上去始终有股味。
“家里有电动三轮车的,就把水桶固定在后面,到几公里外的一处泉池打水,这个车固定了水桶,也干不了别的,费时、费钱。这是年轻人,80岁以上的老人就没法出去打水了,太远了,所以村里每周固定给他们往家送水。”张庄村“第一书记”刘新征说。
张晓云就是村里“被帮扶”的对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里只有82岁的奶奶和她一起生活。每周村里送来的水只够祖孙俩吃喝用,洗头发就被列在了使用干净水的范围之内,因此她每周会拜托外出拉水的邻居,顺便带回一桶。
2016年,村里发生的一件“大事”让11岁的张晓云高兴了一整年。这一年,村子里开始刨沟、铺设管道,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主管道就从她家门前过,每天听着施工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像听到自来水哗哗的声音,她兴奋地期待着。
和张晓云一样期盼着自来水的还有张庄村的所有村民。村里修建了100立方米的蓄水池,蓄水的时候,村里的村民便每天都会跑到水池边看。“每天看着水能涨这么一两厘米,心里的希望就长一大截。”村民孙兴镇说。
2016年11月28日是张庄村通水的日子,村里道路上几乎见不到人,大家都在家里守着,就为等自来水。一上午时间,清澈的水通过输水管道从山上的蓄水池“翻山而下”,流进布设在村内的自来水管网,流向村里199户人家。
张晓云早晨6点多就起来准备迎接“自来水”,经过一上午的等待,邻近中午,家里自来水管流出汩汩清流。张晓云用手“摸着”这清凉、清澈的水,稚嫩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拧开水龙头,就有哗哗的自来水流出来,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本报记者 李小梦)
制图/陈存昌
新闻推荐
近日,中国篮协公布了国奥男篮18人集训名单,范斌担任主帅,北京混血中锋丘天榜上有名,来自山东青年队的“小姚明”朱荣振也首度入选。作为中国内线潜力新星,被美国媒体誉为“中国新一代移动长城”的...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