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高,齐耳短发,温柔的笑容里透着自信。这是冯佳珍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冯佳珍是章丘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宣传工作人员。现年51岁的她工作中是一把好手,生活中更是一位值得我们所有女性学习的好榜样。在她的教导下,一双儿女都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知名大学,成为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谈起冯佳珍的一双儿女,许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优秀!女儿于2008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本硕博连读,当时山东省就招三个,她以英语143分的绝对优势被录取,毕业后在南方医院麻醉科工作。儿子2016年以自主招生全国第一的专业成绩被中国传媒大学最好的专业录取。而谈起冯佳珍的教子方法,更多人则会忍不住点赞:佩服!“其实很简单,就是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每当有人向她“取经”,冯佳珍都会笑着这样说。道理虽简单,但像她那样真正做到的妈妈却没几个。
注重品德培养,要成才先成人
冯佳珍时常教导儿女要做好人、做善良人。为了让儿女们信服,她多年来例行无痕教育、环境教育。她的家里常年弥漫着书香,她引用古人圣贤的正能量故事教导孩子们如何为人处世,善待他人。
孩子们没有令冯佳珍失望。儿子上初三时,有个同学来自乡镇,因租的宿舍没有取暖设备,这个同学常常被冻得手脚冰凉。儿子就把这同学接到家里住了一个冬天,这个孩子的父母至今念念不忘。女儿在国防科大读书时,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钱资助了一个残障孩子,用行动践行着妈妈的教导。
冯佳珍也努力地做儿女的榜样。前几年,冯佳珍的丈夫因一笔投资造成了资金困难,当时很多朋友帮助过他们。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记住帮助过他们家的人,她把这些人的名字记在本子上,每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都会出手相助。
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
冯佳珍从来不会强迫孩子们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她给记者讲了一件事情:在她儿子高中时,学校老师帮他争取到了一个北大自主招生培训名额,能顺利进入北大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啊!但当时能选的专业是天文专业,儿子并不喜欢。在与孩子父亲商议后,冯佳珍决定支持儿子选择别的学校,考取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当时,许多人不理解,放着这么好的学校不去,太傻啦!但冯佳珍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只有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路,他才会全力拼搏,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去不了全国第一的学校,我一定考全国第一的专业!”儿子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家长不应以教育者自居,应把自己和孩子摆在一个平等、彼此尊重的地位。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才容易交流、沟通,减少孩子的畏惧及逆反心理。”冯佳珍说,温和教育胜过怒斥,善于从被批评对象的错误中挖掘其“闪光点”,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肯定。
言传身教,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许多家长都会跟冯佳珍谈论教育,说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冯佳珍会告诉家长,孩子最强的能力就是模仿,你的行为习惯都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
“孩子不爱读书很多责任在家长身上。不信你拿起书来读,哪怕是装样子,不出三天孩子准模仿。”冯佳珍说,孩子不愿读书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她从儿女小时候开始就坚持每天至少花一小时陪孩子一起读书,一直坚持了二十五年之久。
母亲的用心良苦,儿女牢记心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女儿刘晓旭在今年三月的一次家书大赛中获奖,她在信中讲述了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最平凡的事敲打着每个人的心。
“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一个有着浓厚书香气的家庭氛围,胜过好多教育。感谢爸妈给我和姐姐创造了这样一个好的环境。”儿子刘浩川也深情说出了自己心底的感谢。
牵挂,不随时光流逝;关怀,不随距离缩减。母爱如水,冯佳珍用无声的爱浇灌出了生命中艳丽的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永通讯员刘浩)随着济南动植物园项目工程的成功迁建,极大推动了章丘区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园区建设逐步完善,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但随着大量游客特别是大量车辆的到来,给动植...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