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济南 今日章丘 今日平阴 今日济阳 今日商河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今日章丘 > 正文

“旅游+非遗”激发研学游市场新潜力

来源:大众日报 2019-08-19 09:33   https://www.yybnet.net/

□于新悦

跟非遗传承人学习制陶、捏面人,听传统戏曲演员表演一出经典剧目、听讲解员介绍有关非遗诞生地的故事……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孩子的旅游活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遗元素。近期,随着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融非遗、旅游、教育于一体的非遗研学游日渐兴起。

非遗由各地各族人民世代相传,最具地域特色,最能体现当地的历史和人情风貌。以口传身授、活态传承为突出特点,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非遗项目研学让游客能亲身感知当地文化,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山东省非遗资源丰富,很多景区都对非遗研学做了有益尝试。在济南章丘区,山黑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庆成功恢复了传统拉坯成型制作蛋壳陶的工艺,创办了城子崖黑陶艺术博物馆和国庆黑陶研究所,同时开展青少年研学活动。位于历城区的宏济堂文化产业园区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之外,也开辟了学生研学体验空间,同时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在枣庄台儿庄景区,皮影戏、活字印刷、制作扎染等非遗项目也纳入了景区开发的研学课程当中。

像这样的体验性非遗研学基地已成为非遗发展的新趋势。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非遗研学游是“非遗进校园”的有益补充,寓学于游,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而基于当地特色的文化体验,让非遗讲述当地故事,这些正是非遗与旅游结合过程中的着力点。

笔者认为,非遗研学游是当下文旅融合的丰富体现,文化是整个旅游的根基,旅游则为文化注入了活力。非遗研学游有效丰富了旅游的产品内容,开拓了学生这一新的旅游消费群体,尤其是对于自然旅游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非遗研学有助于丰富旅游业业态,实现转型升级。

但纵观已有的非遗研学项目,仍有很多不足和短板需要解决。在许多非遗研学游项目中,捏个面人、做个泥塑、印张年画、剪张窗花、扎染条围巾只需花上一两个小时,如此短的时间,难以实现深度游、拉动更深层次的消费。一个好的非遗研学项目,应该辐射带动周围其他旅游产品的消费,留住游客,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非遗研学游营地建设不规范、导师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尽管非遗项目很有特色,但很多景区开发的研学产品难具新意,同质化问题开始显现。对此,笔者认为景区应聘请专业研学课程开发团队,聘请专业机构老师定期进行科普实践与授课,推动打造一流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文旅融合线路。

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建立了大量公益性的非遗展厅、博物馆等场馆,用于保存非遗资料、展示非遗形态。应充分利用这些非遗场馆,鼓励非遗场所拓展研学基地的新功能,同时鼓励非遗机构和专业人员积极参与非遗研学游,建立多方协作统筹机制,以此促进非遗研学游的健康发展,有效实现非遗、教育与旅游三方面的共赢。

新闻推荐

省总工会来济调研并走访慰问受灾企业张江汀刘贵堂雷天太参加活动

本报8月15日讯(记者王希涛)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今天下午,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总工会主席张江汀...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旅游+非遗”激发研学游市场新潜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