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自发赶来的群众为还未走完40岁人生历程的陈新宁送行。陈新宁作为金乡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带病始终坚持工作在自己热爱的一线岗位,不幸英年早逝,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展示了党员干部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崇高精神,也从一侧面诠释了金乡县广大党员干部立足于各自岗位挥洒汗水与激情建设大美金乡的光辉形象,矗立起一座座精神新界标,从而成为支撑“金乡速度”、“金乡模式”、“金乡飞跃”背后精神力量的动人乐章。
对比最为直观
2008年的金乡,作为鲁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座默默无闻的中等小县,处在济宁市14县市区最末位。在这里,几乎没有一条平整的道路,没有一幢现代化的楼房,没有一家投资规模过5亿元的企业,没有一个高端化的园区,没有一处城水相依的湿地景观……在这里,“晴天一层土、雨天两脚泥”,是老百姓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市里开会总是默默坐在最后排,怕领导提问、怕与兄弟县市区交流”,是广大干部失落心态的真实折射。在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大环境下,金乡掉队了、落伍了、被“边缘化”了。
弹指一挥间,如今的金乡悄然蝶变、华丽转身,一举跨入济宁先进县市区行列。奎星路、金城路、金丰线、崇文大道、滨河一环二环……一条条道路畅通便捷;化工园区、食品园区、经济开发区、商贸物流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一个个园区接踵而至;黑猫炭黑、如意印染、金兴商贸城、国际大蒜市场……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金济河、金水湖、千寿湖……一处处湿地景区城水共生;小区社区宜居宜业、城乡公交一体运营、文化广场城乡普及、便民体系一站办结……一件件民生事业务实惠民。“现在的路真好,到哪儿都是柏油路、水泥路。”“腰包鼓了,日子是不愁吃不愁穿啊!”“以前住的脏乱差,现在的环境是真不孬。”“祖祖辈辈生活在金乡县城,以前闭着眼也能找到自家门口的‘老金乡\’,最近回来一下子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是笔者听到的最多的类似话语,也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六年来,金乡上演了洼地崛起的精彩一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以“敢于反思传统,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挑战不能”的强势心态,创新赶超,务实重干,绘出了一道精美绝伦的“上行线”。
数字也能“说话”
这样一组数据,诉说着金乡不甘落后的“疾步快跑”。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86.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58.5亿元,年均增加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78亿元增加到10.01亿元,六年增长5.6倍;固定资产投资由29.2亿元增加到106亿元,六年净增3.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9亿元增加到75.4亿元,六年增长2.6倍。这样一组排名,证实了金乡创新赶超的“领先速度”。2012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金乡排名从114位跃升至第40位,前移73个位次,进位幅度居全省第一。2012年和2013年,金乡连续两次位居全市综合考核第二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三年来稳居全市前列,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创造了在济宁市进位速度最快、全省跨越增幅最大的“金乡传奇”。
金乡县统计局副局长时平平告诉笔者,“纵观金乡这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是日新月异,速度和质量、经济和民生、城镇和生态同步大幅攀升。”数据的攀升、排名的进位、事业的发展,得益于金乡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得益于金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思想解放促进活力迸发,以改革突破推动事业发展,以开放创新促进要素集聚,从而破解了瓶颈制约,赢得了发展主动权。
作风见证精神
在金乡,务实重干、敢于担当作为一种风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深感受到这八个字沉甸甸的分量,更是赋予了它更多的精神内涵。
苦干实干加巧干是对务实重干的最好解读。在项目攻坚的第一线、城乡建设的主战场,正是凭着“五加二”、“白加黑”的苦干实干精神,金乡布局了三大新城,打造了“六大板块”、“九湖五河”生态水城,松散型、低密度、园林式城市形象显现;正是借着向上争取、市场经营、资源变现的巧干路子,全县盘活了路网管网水网、绿化美化亮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汽车站运营等一个个项目。一位项目包保干部告诉笔者,“干不完活就放不下心、就休息不好”。语言虽然很朴素,却彰显出金乡干部群众响当当的务实重干精神。
能担当会担当持久担当诠释了强烈的担当意识。“县委一直在强调要敢于担当,因为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担当精神,金乡也不会取得现在的成就。”县委书记刘章箭这样说。
在济宁化工园区最能体现这一点。该园区2009年成立以来,管委会一直寄居在金乡县胡集镇公路站院内最后面的平房内,极其简陋的办公条件没有吓到管委会的干部,他们凭着“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政令畅通、立说立行,不折不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四大”精神,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建设和完善了园区各项硬件设施,初步实现了“九通一平”,园区也由成立之初的退城进园4个项目,发展到27个项目。园区还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评为“2014中国化工园区20强”,成为山东省仅有的三家获奖园区之一。在金乡棚户区改造和片区搬迁安置过程中,也正是靠着敢于担当的气魄,2009年至今全县建成回迁社区22个、270万平方米,近万户群众直接享受到了城乡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利益。“每次来金乡都能感受到到金乡的新发展、新变化,都会被金乡领导班子敬业奉献、敢打敢拼的‘金乡精神\’及赶超发展的理念所感染。”多位原省级、市级老领导来金乡后都会发出上述感慨。
金乡洼地崛起的发展历程,最大的动力来源于精神的力量,解放思想、创新赶超、务实重干成为金乡干部群众的主题主线,对认准的目标敢想、敢试、敢干、敢担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始终不渝地干到底,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韩洪波时光近年来,金乡县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把煤化工产业发展作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济宁化学...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