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立足“诚信蒜都、生态水城”的发展定位,以“九湖五河”环城水系绿化为龙头,治水、扩湖、增绿、融文,构建起了覆盖全域的生态体系。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共促共进,成为该县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家乐”乐农家
随着旅游从观光到休闲的转型,渔家生活俨然成为金乡一道亮丽的风景。司马镇金泉特种养殖家庭农场始建于2011年3月,是金乡县首家进行冷水鱼养殖的专业家庭农场。经过三年的探索经营,目前已发展工厂化养殖标准鱼池3000平方米,年产杂交鲟等冷水鱼80多吨,产值240余万元,新引进了被视为“鱼中软黄金”的白斑狗鱼、营养价值极高的匙吻鲟鱼和有“水中人参”之称的虹鳟鱼进行试养,经济及社会效益非常显著。2014年该农场被评定为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成为渔业家庭农场的翘楚。截至目前,全县渔业家庭农场已达9家,累计注册资金550万元。“渔家乐”风生水起,“农家乐”也生机盎然。今年,羊山镇润田家庭农场在全省100个家庭农场示范名单中榜上有名。原来不起眼的老房子、农家菜成了农民致富的宝贝,足不出户就鼓起了腰包。
近年来,金乡县始终坚持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宣传培训为抓手,以业务指导为支撑,以示范带动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达到73家,家庭农场已成为金乡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型组织载体,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食用菌撑开“致富伞”
在晨雨菌业开发有限公司,偌大的厂房里,一排排陈列架整齐排列,上面码放着一层层长势喜人的金针菇、鸡腿菇、灵芝等各种食用菌。“智能化库房能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可以全年生产、天天出菇,同样用地面积,效益比普通大棚养菇增加4倍多,更为重要的是,避免了环境污染,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经理周不修介绍。
近年来,金乡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全县食用菌种植生产面积达到1590.4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7.6万吨,总产值达11.85亿元。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9家,带动发展菇农6000余户,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规模种植食用菌大棚栽培企业3家,栽培基地8个,栽培面积近3500亩;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11家,年产鲜菇4.17万吨,年产值4.37亿元,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以来,该县以黄金针菇栽培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积已突破2900余万平方米,总产量达到34.5万吨,产值23.7亿元;品种由原来的黄金针菇、白金针菇、毛木耳、平菇等种类的基础上又增加杏鲍菇、白灵菇、鸡枞菌、海鲜菇、茶树菇等多种品种,已成为该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做活“林文章”
金乡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阴空间,探索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生态服务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长短收益结合,努力开拓农民增收的新道路。中龙生态养羊场占地1600亩,建标准羊舍1890平方米,基地存栏乌骨羊、济宁青山羊能繁育种羊1000只,发展成为济宁青山羊和云南乌骨羊的饲养繁育种羊基地,带动周边养羊户300至600户,实现农民增收1200万元。
除发展林下养殖业外,金乡县还充分利用林下资源,种植菌、草、花、药等耐阴性植物,努力打造阶梯式发展格局。金乡街道周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大棚葡萄种植专业村。目前该村的葡萄种植已辐射到周边9个行政村的3000余户农民,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在保持传统农业优势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农业发展项目,从传统的大蒜“一枝独秀”发展到多种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满园争春”的格局,形成了以胡集镇、卜集镇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白皮梨瓜种植基地,高河街道的万亩无公害茄子基地,鸡黍镇的万亩菠菜基地、山药基地等特色种植基地。
龙头带,产业兴。食品园区内,入驻宏大、翱兰、东宝、康富森科技等一大批实力企业达30多家,为拉伸金乡农产品产业链条,助力金乡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园区建设为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的载体和平台,实现了从“板块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蜕变。
新闻推荐
本报金乡讯(通讯员时光)为推动农业生产与经济市场的相互转换,金乡县大力运用互联网手段助力县域农业经济快速提升。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电子商...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