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蒜都金乡,蒜价在5天内突破了历史最高点,蒜价达到每斤6.8元。
这让中国各地的大蒜价格随之涨到顶峰,每斤零售超过12元。
蒜价暴涨的背后,有操盘手如同股市神秘大户般操控着大蒜的价格
蒜价波动
刘全昆住在金乡县城最中心的酒店里,他什么正事也没做,打扑克、看电视、吃饭、睡觉,完全不理被他攥在手中的2万吨大蒜。他是蒜商大户,做了5年大蒜生意,就在4月中旬的这两天里,蒜价从每斤4.2元涨回到4.4元,“蒜价每涨1毛钱,就是赚400万。”
金乡是中国大蒜的主要产区。金乡县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大蒜的种植面积60万亩,产量约60万吨。而金乡县以及周边7个区县构成的金乡产区,占中国大蒜主产区产量的一半以上。
每天6000吨左右的大蒜,装在两百多辆货车上,销往全国各地。世界上,有168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中国大蒜。金乡的蒜价波动,直接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的大蒜价格。
自2016年2月以来,金乡蒜价在1个多月间,从每斤4.8元涨到5.9元。而在3月14日到19日的短短5天内,这里的蒜价从每斤5.9元飙升至6.8元。在这一时期,城市大蒜的零售价格普遍上涨到每斤9元,最高还曾飙升到12元一斤。
剧烈震荡仅在5天之内,蒜价最高点也突破了历史的峰值。
但自3月19日后,短短10天内,价格又回落至每斤5.8元。截至4月26日,金乡蒜价格已经逐渐稳定在4.5元上下。
“这次的蒜价过山车,是历史上波动最剧烈的一次。”中国大蒜产业信息联盟秘书长杨桂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也因为如此,此次蒜价莫名地暴涨继而暴跌背后,让人狐疑,是否真有只看不见的手,像股市的神秘大户那样控制着大蒜的价格?
人为夸大的
减产消息
“这次的行情和2012年的很相似,都有人为炒作的因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5毛钱的涨落都有它的原因,何况是这种惊涛骇浪。”
此轮蒜价上涨始于2016年2月底。3月,蒜商在山东召开“中国果蔬保鲜行业投资大会”,会议上传出全国大蒜的库存量只剩下60万吨的消息。主办方向《中国新闻周刊》否认官方曾发布过这则信息,但也不排除来自哪一位发言者的讲话内容,可他们并不愿予以证实。
“库存量在关键时刻是秘密,”杨桂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实很好统计,但是现在没有人做,这是一种默契。”每年5月,金乡大蒜开始收获,所以每年3、4月新蒜上市前,是蒜价上涨的最后时刻。
3月9日,一篇有关山东泰安大蒜因寒潮大幅减产的报道,“几乎绝产”“死苗超过三分之二”等字眼,再次搅动了大蒜市场。3月10日,又出现一篇有关莱芜产区18万亩大蒜“绝产”的新闻。
“这样的报道很容易让人误解成,金乡县的种植面积一共60万亩,受损20万亩,还以为是三分之一受损。”杨桂华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其实,金乡产区的大蒜种植面积有200多万亩,全国主产区有400万亩,20万亩不算什么,而且这20万亩蒜也不会都死掉。”
刘全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一个河南大户故意透露给媒体的信息。“这个人心狠,他给农民几百块,让他们说会减产,谁不干呢?”随后,一些大蒜行业的微信群开始出现减产的照片、小视频等。减产信息不假,但被蒜商有意识地在之后的传播中夸大了减产程度。
大蒜减产的消息,给蒜商们提供了抬升蒜价的机会。
“绝产”,等于预告了未来大蒜供应市场将出现极大空缺。蒜商们看到了商机,囤积大蒜,待价而沽,成为首要的商业考量。于是,在新蒜出来之前、蒜源紧张的时节,市场上大蒜因人为囤积突然骤减,蒜价在10天后迅速达到了每斤6.8元的顶峰。甚至有蒜商认为,蒜价能在短期内突破7元、甚至涨到8元。
李贤在金乡做了10年的大蒜经纪人。每天上午9点,他会准时来到金乡县缗城路口,这条街被称为“大蒜华尔街”,路北的墙上写着“南店子大蒜市场”,但现在,这里一瓣蒜也见不到。
大蒜经纪人也被称为“跑信息的”。每促成一单生意,经纪人可以获得每斤1分钱的佣金,这个标准维持了30年。每天,两三百个经纪人聚集大蒜的交易市场,彼此交换信息,从而判断当天的蒜价,为买卖双方谈价格、撮合生意。中午12点左右,一天的蒜价就能自然形成。
大蒜作为蔬菜,同时作为调味品、保健品,比其他农产品更具有必需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大蒜出口量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而金乡县的大蒜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因而对市场反应尤其敏感。某家韩国泡菜厂开始招标、印尼决定推广本国大蒜种植面积、一个大户开始出货……都有可能影响蒜价。甚至在2010年,朝韩延坪岛炮击事件也让大蒜价格下跌了2毛钱。
在杨桂华看来,难以计数的大蒜经纪人、储存商、加工商集中在885平方公里的金乡,因为集中,信息无论真假都能迅速传播。
影响大蒜价格的主因不再是天气,“人气”则更加关键。“大户不卖,小户也跟着等看涨,蒜都存在冷库里,价格自然就上去了。”大蒜经纪人李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炒蒜大户”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刘全昆透露,当他开始逐步减仓时,刚打了4个电话联系买家,就有储存商来问他,是否在减仓。“这里消息传得快。”有人专门在高速路收费站,计数金乡驶出了几辆货车,以判断当天的出货量,他们甚至能辨别出哪些车是属于大户的。
在金乡,库存上万吨的蒜商才能被称为“炒蒜大户”。刘全昆是其中之一。平日里,刘全昆是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一个其貌不扬的水果批发商。但在金乡,他和十几个朋友被当地人称为“北京帮”。2015年,他们投资了两个多亿,收购了10万吨大蒜。大户囤积大蒜,其他蒜商便跟风观望,市场上的大蒜少了,价格自然被推高。
休息两天后,刘全昆等来了每斤4.5元的价格。随后的4天内,2万吨蒜被陆续装上六百多辆货车,运往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蒜价最高时曾达到每斤7元。
虽然没能在蒜价最高峰时出手,但他也不懊悔。“搞好了能挣3个亿。”刘全昆靠在沙发上,轻描淡写地说。
新闻推荐
...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