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金乡新闻 > 正文

寿星兄弟俩:哥哥104岁,弟弟95岁 历经百年风雨, 容颜已改习惯未变,行动自如爱劳动

来源:济宁晚报 2018-11-19 07:1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武旭摄影记者 汤伟

家住金乡县马庙镇高楼村的袁令峨、袁令崐兄弟俩是村里的“名人”,大哥袁令峨已经104岁,三弟袁令崐也已95岁高龄。兄弟两人百年风雨走过,早已是儿孙满堂,他们告诉记者,对于今天的“好日子”,他们感到格外幸福。

百岁老人身体棒,弟弟还能干农活

“我父亲已经104岁了,还能骑着三轮车在门口转悠,叔叔95岁,还能在地里干农活。”在金乡县马庙镇高楼村,记者见到了袁令峨老人的儿子袁轮汶大叔,他告诉记者,两位老人的身体都十分硬朗,袁令崐老人一大早就跑到了地里干农活还没有回来。

沿着田间小路走了三四百米,记者远远就看到绿油油蒜田中间,袁令崐老人正在干活。“人上了年纪啊,就得多活动,要不这筋骨就慢慢老化了。”老人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跟记者聊着天。尽管已经年近百岁,但袁令崐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和记者的交流十分顺畅。“我爷爷的身体很好,一天也闲不住,夏天的时候还能扛着药筒到地里打农药。我们也劝他说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但是老人总是说自己愿意活动。”老人的孙子告诉记者,没有农活时老人喜欢骑着三轮车遛弯,还喜欢去赶集。说话间,老人已干完农活骑上三轮车准备回家了。

养生秘诀没有啥,多吃大蒜身体好

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袁令崐老人拐进了大哥袁令峨的家里。“早晨吃的啥?”“喝了碗汤,吃了个花卷没吃完。”两句寒暄后,两位老人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

袁轮汶大叔给记者拿出了袁令峨老人的身份证,上面显示,出生于1914年的他已经走过了104个年头,历经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面对记者的询问,老人的思路非常清晰,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忆十分清楚:“日本人打金县(金乡县县城)那会儿,我正拉着大车进城,刚走到城边上就打起来了,我就躲到车底下,子弹嗖嗖的乱飞。”说罢,老人又向记者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羊山战役。袁轮汶大叔告诉记者,父亲一生养育了6个子女,大儿子已87岁,身体十分硬朗。“我们家里的老人孩子身体都不错,可能也和遗传有关系。”袁轮汶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也没有啥特殊的养生秘诀,子女们天天给老人送饭,老人也是碰到啥饭吃啥饭,而且饭量惊人:“老人早晨吃的少点,中午吃的多,晚上就不怎么吃了。”袁轮汶说,看到父亲的胃口很好,子女们也都很放心。“要说真有啥养生秘诀,可能就是吃大蒜吧,咱金乡是大蒜之乡,我们县的高寿老人也特别多。”袁轮汶说道。

养老看病都有钱,珍惜眼前“好日子”

拿出自己的社保证,袁令峨老人有些骄傲地展示给记者:“你说现在国家对农民咋这么好呢,每个月给钱,看病也给钱。”和两位老人交谈下来,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今天的好日子。”

“以前经常吃不饱饭,咱村离河近,一上水地里就没收成,得出去讨粮食,哪像现在大米白面随便吃。”袁令崐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历经多个历史时期,越来越珍惜眼前的“好日子”。“像我父亲这代人,经历过新旧社会的交替,经历过战乱饥荒,更能体会生活的不容易,也更容易满足。他常对我说,以前没想过自己还能过上大米白面随便吃的好日子,一定要珍惜,这对我们小辈人来说也是一种鞭策。”袁轮汶说。

袁令峨、袁令崐兄弟两人唠家常

新闻推荐

扎实做好 扶贫对象动态调整

本报金乡讯(通讯员魏洪森)为做好2018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司马镇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理清工作思路,四措并举,确保扶贫对象信...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火海救人真英雄2018-11-11 09:06
猜你喜欢:
评论:(寿星兄弟俩:哥哥104岁,弟弟95岁 历经百年风雨, 容颜已改习惯未变,行动自如爱劳动)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