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梁山新闻 > 正文

“赵雷锋”义务赡养26位失能老人

来源:大众日报 2014-11-04 15:42   https://www.yybnet.net/

赵如风(左二)在“银发小院”与老人们交流。□记者王浩奇通讯员郑国栋报道

本报梁山讯11月1日,天气阴冷,但是从附近村子赶来的村民,都挤到梁山县金城路上,他们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拄着拐棍,踮着脚向主席台张望,等待着“赵雷锋”宣布:梁山中爱老年公寓和中爱医院开业。

“赵雷锋”真名叫赵如风,现在是梁山中爱医院院长,从当“赤脚医生”时开始义务赡养失能老人,所以村里人都叫他“赵雷锋”。2004年以来,赵如风先后义务赡养过26位老人,如今,他依托不断壮大的中爱医院进行医养结合,建成了拥有500张床位的中爱老年公寓。

赵如风义务赡养的第一位老人,是菏泽市郓城县程屯镇的岳修超。在部队卫校学习过的赵如风,1989年退伍回到家乡马营镇赵坝村,开起了肾病诊所。期间,他潜心研习中西医学,摸索总结出系统治疗各类肾脏疾病的“透水活肾、细胞再生”等疗法。

2004年,生活困苦的岳修超老人到医院看肾病,很快就花光了自己的几千块钱积蓄,“如果不继续治疗,那就一点儿希望也没有了。”赵如风实在不忍心,就开始无偿为老人看病,并将老人和自己的父母安置在一起,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义务,直到3年前老人去世。

病危时刻,老人躺在病床上,眼泪溢出眼眶,紧紧拉住赵如风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在后来的诊疗过程中,赵如风遇到了很多像岳修超一样的失能老人,他们老无所养、生活艰苦,且饱受病痛折磨。慢慢地,赵如风家里收养的老人越来越多,他就为这个家取名为“银发小院”,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这些老人。老人离世,赵如风像亲生儿子一样为他们发丧,让老人入土为安。现在“银发小院”里还有21位老人。

“晚年生活艰苦的老人太多了,有时候老人生了病亲生儿女都有心无力。”赵如风心存孝德又承妙手医术,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在“银发小院”的基础上,依托中爱医院,他又成立了老年公寓。普通老人,每人每月只需交纳600元,就能入住公寓,享受多方位服务。

梁山中爱老年公寓开业,赵如风实现了自己医养结合的“养老梦”。公寓目前已有98位老年人相继入住,“我在济宁住过,在嘉祥住过,都不如这里好!”88岁的离休老人严华轩说。

在中爱老年公寓大楼的一侧,一处农家小院式的建筑非常引人瞩目——赵如风把“银发小院”也搬了过来。小院朴实无华,却温馨别致,在门外边就能听到老人们的说笑声。采访中,80多岁的王秀云老人笑嘻嘻地拉住记者的手说:“俺老两口在这里住了6年了,如风给他母亲买啥就给俺买啥,从来没有过两样。比亲生儿女都强!”

新闻推荐

社村共建破解空壳村之困

在土地流转后,黑虎庙镇赵水坑村及附近的村民为供销社“打零工”。核心提示“以前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两委想给村民办点实事,可总是力不从心。跟供销社合作开展‘社村共建\’后,村...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移动4G进公交2014-11-25 02:55
评论:(“赵雷锋”义务赡养26位失能老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