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她当成自己的奶奶来照顾”
3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周传明老太太的“家”,这是一间4平方米左右的储藏室,狭小的空间只能容下3个人,室内的光线非常暗,门上方的窗户用塑料布简单地糊上,根本起不到防风保暖的作用。
见渠成来了,老太太面露出笑容,“这可真是个好孩子,经常来看我,还拿来吃的。”渠成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这次带来了大米和油。“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吃的好么?”渠成一边细心地询问老人的生活、身体状况,一边拿出血压计为老人检查身体。“周奶奶的血压很正常,身体状况很好。”渠成收起血压计,起身拿着水桶去接水。
周老太太告诉记者,她一个80多岁的老人,吃的、住的条件都不好,渠成也不嫌脏。虽然这间储藏室的空间狭窄,可是里面的温情浓浓。
渠成说:“我的爷爷、奶奶都已经过世了,我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奶奶来照顾。”
偶然结缘,老人成了她的“心事”
三年前,她偶然跟随朋友参加了一次慈善义工团的活动,帮助的对象就是周老太太。回到家后,渠成心绪难平,老人成了她的一个“心事”。
从此以后,她隔三差五地去老人的住处,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老人的身体非常好,没有任何疾病,但是她年龄大了,自己一个人住在这里,万一要是有点闪失,别人都不知道。”渠成告诉记者,她曾经劝过老人,让她申请去养老院,可也许老人在这里住习惯了,她根本不想离开。
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渠成都会想到周老太太。“大过年的,老人家怎么过节?自己一个人能吃什么啊?”今年正月十五一大早,渠成带着元宵出了家门,家人问她急乎乎的干什么去,她头也不回地说去看看周奶奶。元宵节当天,渠成帮着老人做完饭、聊完天,自己才回家团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喜欢聊天,每次去奶奶那儿,我都听她说话,宽宽她的心思。”现在,只要渠成有空,就去老人那儿坐坐。
做慈善,改变了她内向的性格
渠成告诉记者,以前,她的性格非常内向,不太爱说话。自从开始做慈善公益活动后,她的性格逐渐改变了。“做好慈善公益,就必须要学会和别人交流,刚开始,自己都不好意思张嘴说话,现在,我变得非常开朗,也非常愿意和别人交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公益已经成为渠成生活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献血、参加慈善义工团、照顾孤寡病弱的老人等,她忙得乐此不疲。
在渠成的感染下,她的很多同事都参与到慈善公益活动中来,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和关爱他人。在济宁供水集团里,像渠成一样热心公益的人有很多,他们帮助聋儿学校捐款、参与本报组织的“向英吉沙孩子献爱心”的活动、筹得大量爱心物品为灾区捐款等。去年,该集团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的殊荣,是全市唯一一家企业获得者。
在市区红星中路樱花园小区,83岁的周老太太独自一人居住在阴暗、狭小的储藏室里。年轻的渠成经常带着米、面、油来到老人身边,提水、做饭、陪老人聊天,温馨的画面不时地在这个不起眼的储藏室里出现。她并不是老人的孙女,只是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职工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三年前,如同两条平行线,两个人互不相识;三年间,爱心将她们牵在一起。日前,记者走近渠成,倾听她和“奶奶”之间的爱心故事。
奶奶的血压很正常!(记者杨国庆摄)
■记者相启申通讯员徐辉
一桶水,一份情。(记者刘传伏摄)
新闻推荐
近日,在新世纪广场、百花公园以及一些小区的空地上,随处可见市民们或三五成群、或一家三口快乐地放风筝的身影。专家表示,放风筝集娱乐与运动于一体,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