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宋娜
批发市场,可以说是济宁人心中最真切的记忆,如天马、太东、花鸟鱼市、草桥口等等,大都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济宁人长大,一般也有着几十年的历史。而如今这些在岁月洗礼中成长起来的市场却日趋“冷清”,曾经的繁华场景很难再现,有的市场内店面甚至出现“三两天开不了张”的情形。
本土批发市场怎么了?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流通方式以及消费场所的不断涌现,本土批发市场悄然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寒流”侵袭,曾经业内的“老大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从“繁华”到“冷清”
市场命运何去何从
日前,记者走访了秦庄、解放路、草桥口、天马等多家批发市场,尽管市场的大小、功能、设置各有不同,却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市场的拐角处总能看到几张圆桌,七八个人或者三五个人围着桌子,一边打牌一边闲聊,一片惬意。“闲得发慌,我们就扎堆打起了牌,消磨消磨时间吧。现在生意很不好做,别说一天两天开不了张,三五天卖不出东西也是常有的事。”秦庄市场一位买五金的店主如是讲道。
如今很多批发市场从这头一眼望到那头,买东西的市民真是屈指可数,就连市场中颇具特色的讨价还价声也很少听见,取而代之则是打牌、聊天的声音。相比于多年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场景,眼前的这些市场真可谓沉浸于一片“萧条”与“冷清”之中。“从去年到今年,秦庄市场走了不少店主。市场购物环境差不说,脏、乱也是一大特色。一般来这里购物的都是老年人或者生活不太富裕的市民,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一些的市民很少来这里逛街。”秦庄市场一位店主讲道。
的确,秦庄市场虽说位置还算不错,但比起琵琶山、草桥口、太东这些市场,逊色不少。不仅市场内垃圾随处可见,其设置以及门面房的装修情况也都不太合乎现代人的购物习惯,有些20多平米的门面房,摆放、罗列乱七八糟,地面铺设极不人性化,一不小心就能摔一脚。“平时不爱逛这里,一般选择超市、商场,至少购物环境舒适一些。不过如果一些商品差价很大或者在超市、商场压根买不到,我们需要来这里购物,家离得近,逛一逛省几个钱也没啥损失。”一位前来购买家居用品的市民这样告诉记者。“我爸妈喜欢逛批发市场,像我们这些80后、90后,一般都选择超市、便利店或者商场购物,尽管有些商品便宜一些,也不愿意跑这么远来这里省钱。”一位80后的市民告诉记者。
采访中,一位刚装修好房屋的市民在批发市场的一家店内买了一套整体秋千,据店主老王介绍,这种规格的秋千在运河城至少卖到260元钱,在这里仅要价才200元钱。市里很多消费者专门跑过来购买,一拿都是两三个。“价低走量,咱们这里位置不好、房租相对低一些,只能采取这种方式。”店主讲道。
如今在秦庄市场像老王一样的店主还有很多,他们大都选择“压低价格,提高销量”的方式来维持基本的生计,然而,这样的日子又能走多远呢?
在济宁,单是批发市场大概不下20多家。有些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市场,如天马布艺市场、解放路建材市场、太东服装批发市场等等,还有一些日用品以及综合性市场,如琵琶山、草桥口等。虽说部分特色市场经营状况相对不错,可是大部分规模小、专业性不强的批发市场都在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对于现阶段大多数批发市场而言,名为‘批发\’,义在何处?随着当下物流的发展以及商品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这些没有产业以及众多消费对象为依托的市场价格优势又能维持多久?届时,这些市场又将何去何从?”业内人士如是讲道。
批发OR零售?
市场定位在哪里
细心的市民应当发现,这几年济宁本地许多批发市场都相继改名,原本叫做批发市场的市场现在直呼为市场。许多批发市场也因此从原来批发多于零售的经营形态,转化为零售多于批发的生存现状。批发?零售?这些看似简单的转化背后,其实代表着一个市场功能定位的全然转化。
顾名思义,批发市场主要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市场。其职能在于通过买卖,把商品从生产者手中收购进来,然后再将其转卖给其他生产者或零售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批发市场有着强大的“市场带动效应”,能够充分发挥出一个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问题是,现阶段济宁真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特色化不明显的市场,介于零售与批发之间,甚至零售大于批发的生存状态。尽管济宁区位优势相对明显,紧邻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京杭大运河从此经过,而批发市场的规模积聚效应依旧没有得以发挥,没有带来所谓的“市场辐射效应”以及“财富积聚效应”。
记者在天马布艺市场、解放路建材市场等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尽管这些市场专业化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很多店主大都在行业内做了20多年,可是,市场的消费人群依旧相对单一,规模经济没有得以展现。如今很多店面都是零售的方式出售商品,甚至增添了加工、制作等服务类别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些无疑远离了批发市场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像这些纯棉的布料,给刚出生的孩子做些棉袄、衣服都很好用……这里的布料很全,棉织品种类齐全,有些在超市、商店很难买到。”一位前来逛街的市民李女士这样讲道。
据天马市场的商家介绍,如今来这里买东西的市民大多都是奔着这些小孩的衣料来的,或者那些床单、窗帘布料。一来,这里的物品外面的商场大都买不到;二来,价格比外面便宜很多。至于其余的各类布料,各个店铺一般都是零售一部分、批发一部分,有些直接卖给了服装厂或者县区的零售商,还有一些直销周边城市,但是目前销量日趋减少。
有位潍坊来的店主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这个市场做了20多年,近几年的生意最不景气。“义务小商品市场为什么享誉世界,主要是因为它有产业依托、品牌效应以及价格优势。如此一来,批发市场自然就成了商品和财富的集散地。否则,批发市场也只能“小打小闹”,发挥不了市场的带动效应,最终演变为零售的另外一种形式。”山东经济学院教授这样讲道。
从批发市场到商业街
发展中探寻突围之路
其实,在济宁,并非所有小规模批发市场均营业状况不好。如太东、核桃园、运河城负一楼这些市场经营状况相对还是较为乐观。不难发现,这些地方除了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以外,它们还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商业街味道浓郁。无论是街道设置还是整体布局,商业街的踪迹总是随处可见。“在核桃园、太东这些地方消费,感觉挺舒服的,有点像大城市里的商业街,一般逛累可以停下来吃点东西,要不就去玩会游戏,总之这里的市场设置和布局相对人性化。”采访中一位市民讲道。
批发市场和商业街,不知不觉在一个城市被混乱了概念。在济宁,就目前本地大大小小的市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街应是秀水城、运河城负一层这些场所。其他貌似商业街的地方,只是具有商业味道的市场,在大多数人们的记忆里还是批发市场。可以说,目前一些市场正在向商业街转变,而在此过程中很多市场还是收获颇多的。“现在生意还可以,一个月下来至少赚四、五千吧,比上班强些。”核桃园市场的一位店主告诉记者。
批发市场也好,商业街也罢,都是市民们消费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只不过,批发市场注重商品和市场的规模效应,发挥着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作用,一般商品有着价格优势。而商业街则更注重购物的环境,以及商品的档次,更加人性化的布置市场的各项功能。“我就比较喜欢去运河城负一层购物,一来这里的环境比较舒适,二来到了这里一般不用东奔西走,吃饭、娱乐、购物一站式达成。”市民讲道。“我还是喜欢在批发市场买东西,悠闲、自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也是一种享受。”花鸟鱼市市场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如是讲着。
可以说,不同的消费群体青睐着不同的消费环境。年龄稍大一点的中老年人一般比较留恋传统的市场和购物环境,他们陶醉在那些富有当地味道的购物方式。这也是历史、文化赋予一条街、一个市场的独特魅力。而这些正在随着时间的流失慢慢消逝,这些颇具内涵和底蕴的非物质元素正悄然遗失得没有痕迹。“济宁的很多批发市场尽管规模比较小,可是历史都相当悠久。应当充分挖掘其人文历史方面的非物质元素,找到颇有价值的市场文化和内涵。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未来批发市场发展的突围之路。”济宁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讲道。
琳琅满目的布料堆满了市场
秦庄市场
天马市场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体彩顶呱刮以其票样丰富、即开即中的特点获得了无数彩友的青睐。济宁唐口镇的钱先生(化姓)就是顶呱刮的忠实彩民,几乎每天都买几张顶呱刮,不仅有趣...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