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甲骨文书法创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来源:济南日报 2012-04-20 14:52   https://www.yybnet.net/

孙家臣(山东济宁)

(上接本报3月23日B16版)甲骨文创作风格单一。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很早就注意到甲骨文字体书契风格不一的问题,他在1932年撰写《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文约10万字)时提出将约15万片的甲骨文分成五期,即:

第一期武丁及其以前(盘庚,小辛,小乙);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分期的标准为以下10项,即:

1、世系;2、称谓、3、贞人;4、坑值;5、方国;6、人物;7、事类;8、文法;9、字形;10、书体。

从以上10项标准,我们不难看出,字形和书体风格是其分期断代的主要依据之一。

纵观甲骨文书契不仅有瘦硬挺拔、豪放多姿的,也有丰腴厚重、几近金文的。甚至还有圆曲拘谨的。这种书体风格是稍肥,圆曲而拙笨,字形亦奇诡。过去书家注意的不多。原因自然是与这类甲骨文出土数量太少有关。此类风格的字,出自小屯村北H127坑,龟版仅约30余片。

甲骨文一至五期的风格董作宾先生及后世专家多有精论,此不赘述。甲骨文可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然而当人们把以刀契的甲骨文书写到宣纸上时,却拘谨于直来直去的瘦硬线条而显得风格单一。过于瘦硬的线条有呆板僵直之弊,我们说无变化的线条是书法的大忌。诚然甲骨文以一期最多,但我们不能以一期为土臬而排斥其他各期的不同风格。若把甲骨文写的浑厚一点、圆曲一点,就认为失去了甲骨文的特点与神韵,就不是甲骨文的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有害的。是不利于甲骨文书法发展的,则会把甲骨文书法逼进死胡同。

四是抄袭泛滥,许多人视抄袭为创作,尤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某些抄袭之作不仅堂而皇之地入选展览,甚至还能屡屡获奖,堪称书坛怪事。这种现象在画作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资料,书法界抄袭最多的是:罗振玉先生《集殷墟文字楹帖》中的联句。董作宾先生与王怡合集的《集契集》中的联句,及散写的其他联句。丁仁辅之先生《商卜文字集联(附诗)》中的联句。吾家常叙晓野先生的《龟甲兽骨文字集联》。

还有其他许多人的作品被大量抄袭,此不一一列举。大量抄袭的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不愿下功夫学习古文字,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待创作,游戏创作。许多人已经不满足于上午栽树下午乘凉了,而是要上午栽树下午就能吃果果。完全不要艰苦的学习成长过程。二是缺乏字外功夫,尤其缺乏文学修养,底蕴不足。自己不能署文作对,抄写唐诗,宋词又遇大量甲骨文没有的字,很难集全一幅作品的字数,从而放弃创作,导致直接抄袭别人的作品。

清代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说“学书必须摹仿”,“欲临碑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转行走笔尽肖,而后可临焉。”甲骨文的临摹应临清晰的拓片,一般的印刷品,能临原版的机会太少。我们反对的是对别人的书法作品复印机式的临摹,然后题上自己的名字,大言不惭地写上作于某某城、某某斋馆之类。自己不能署文作对,不妨使用别人写过的作品,但应注意变通处理。甲骨文作为发展中的文字,许多字,尤其是一些象形字往往一字多形,有的一个字有数十种甚至近百种不同的字形,我们完全可以避免雷同。

何为创作,世上没有的东西才叫创作。既“原创性”,也叫“独创性”,是作者在创作中投入异于他人的,特殊的智力劳动。创作也好,创新也罢,都是很难做的事情。甲骨文书法创作在与其他书体相比较,尤其不易,它本身涉及到甲骨学、古文字学、历史、考古学以及直接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等多学科知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诗句)

2011年3月我应在机关上工作的一位老乡之邀,到其家作客,观其收藏。别人家阳台上、窗户下,大都种些花花草草的植物,以美化室内环境,净化空气。而我的这位老乡却在室内摆放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既有五岳独尊的泰山石,也有世界第一山喜马拉雅山的珠峰石。还有较为名贵的章料石和摆件工艺石。谈起石头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当其提出让我给她写幅字时,我思索再三,就在鲜花和石头上作文章。先拟“花媚不为名,石丑可得利”。后觉追逐名利有点俗。最后定稿的“喜松竹不乐花香,集丑石如藏美术”。自己满意,老乡亦喜欢。

五是释文幼稚。大家知道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们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成系统的、较为成熟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甲骨文与我们今天通行的文字差异很大,若不写上释文,一般人很难识读。为此,现在甲骨文书法作品一般都要写上释文,以帮助读者欣赏内容。释文的优劣也是决定作品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

目前,有些书写甲骨文的作者,缺乏正楷与行书的基础,而直接上溯到甲骨文的书法创作,其结果不仅甲骨未能写好,释文落款更是不堪入目。不错,甲骨文笔划是比较简炼,但简炼不是简单。甲骨文是易写难工,更难理解,因为甲骨文本身就是一门艰涩难懂的学问。甲骨文是刀笔文字。甲骨文书法就是今人把龟骨契刻的文字移植到宣纸上,变刀契为笔墨书写。强调既要有刀契的坚挺,又要有墨书的阔活。就是说不仅要有刀契的特点,还要有笔墨的韵致,要写好,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于理解,有些字至今我们仍是一头雾水。

甲骨文去古甚远,难以辨识,书写者可以蒙人们不懂的,但释文落款可以优劣再现,一望即知。可以说释文落款是作者书法功底的体现。

我们难以和罗振玉、郭沫若、董作宾、容庚、商承祚、叶玉森等古文字学家、甲骨学大师相比肩。因为他们自幼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毛笔字书写是他们的日课,他们在书法上都是些有童子功的人。他们不仅甲骨文写得正确、好看,而且释文落款亦显其深厚的功底。正可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为此,我们要成为甲骨文书法上的行家里手,在学习甲骨文的同时应与正楷、行书等常见常用的书体结合起来进行。好的释文落款可以锦上添花。反之,低劣、幼稚的释文落款虽不说是佛头着粪,但却会破坏作品的整体效果。

新闻推荐

“世界读书日”,你读书了吗?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王仰浩昨天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记者在济宁书城见到了正在读书的李先生。李先生今年40岁,是电厂的一名职工,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最美的丑小鸭2012-04-24 14:49
评论:(甲骨文书法创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