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周远
曾是一条很长的古巷
竹竿巷,窄窄的巷子,青色的石板路,承载了济宁700多年古运河的历史文化积淀。巷子两边的房屋临河而筑,街道也是顺着运河蜿蜒而行。各式南方的竹竿通过船只运到这里,再经手工艺人的巧手加工,制作成各种竹器销售到相邻的省份。济宁竹器在当时的声望之高,真可当得上“赫赫”二字。
那时,临近济宁周边的农民进城,大多顺便到竹竿巷捎回自家所需的竹器,也有远方慕名而来的客商将竹竿巷的竹器贩往曹州、沂州,或是顺水路随漕运船队销往北京、天津等一些沿途地区。
这条巷子的风韵,完美展现了老济宁的光辉岁月。是一处,只要你提到济宁便不得不说的地方。巷子位于济宁市区的老运河南岸,虽名为“巷”,却包含了纸坊街、汉石桥街、纸店街、竹竿巷等几条毗邻老运河的街道。
原来的老竹竿巷有五条街,西起吉市口(今任城路),东至顺河清真寺,转折向南,止于小闸口桥,恰似“曲尺”型。从布局上看,这些房屋都是顺河而建,街道也是顺河弯曲。河与街巷之间,有诸多与之垂直的小巷,如清宁巷、永丰巷、打绳巷、清平巷等等,全部通到运河岸边的码头。当地老百姓叫老龙戏水,东大寺为龙头,弯曲悠长的竹竿巷为龙身,左右各小巷清宁巷、永丰巷、打绳巷等是龙爪。
据说巷深处原有水井,不为取水,而是为作“水钉”,钉牢这条巨龙。
街巷因运河而盛极一时
人们都说,是古运河“火了”竹竿巷。
一位名叫朱大刀的土生土长老济宁人曾在竹竿巷附近的一家工厂里工作了36年零7个月,后来在竹竿巷街头以磨制铁器为生。
他介绍说:“大运河通航时,南方的竹子、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来,然后又把这儿编制好的竹器载走,运到各地去卖。这里的竹器种类繁多,有竹椅、竹床、竹凳、竹鸟笼、竹篮、竹筐、竹筛、竹筷子等等,几乎汇聚了全国所有的竹器种类。竹器编织者多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形成了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手工作坊,很多作坊还收有学徒,可见当时竹器业之繁荣。这条巷子中也有粮食店、豆腐店、磨房、铁器等其他作坊,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所需有关。那个时候的竹竿巷就是济宁的商业中心。大运河相当于护城河,现在的人民公园所在地筑有护城墙。在他的记忆中,文化大革命时被押着游街的人必须要走竹竿巷的。
记者通过查阅一些济宁史志类的书籍、文献了解到,竹竿巷是伴随着元代京杭大运河改道济宁后逐渐发展起来,是一片以经营竹编、土产、杂货等为主的济宁著名手工业作坊区。
“江北小苏州”
据考,竹竿巷源于元代,盛于明清,并延续至今。巷子总长2华里有余,街面上均以条石铺路,沿街西侧的店铺,大都是2层至3层5开间抬梁硬山式的楼房,前出抱厦,明柱承托,到了清代,这一地方的建筑便与济宁的其他街巷迥然不同了。店铺都是1至3进院落不等,依次布列着门面、作坊、库房、居室、灶房等,包括竹竿巷、纸坊街、汉石桥街、纸店街以及清平巷、打绳巷、永丰巷和大闸口河南街这一大片临河街区。
两层楼阁式的铺面建筑,显得极其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其前店后坊的建制,既有江南水乡灵巧清秀的风格,又有北方稳固厚重的感觉,因而济宁又被人们誉为“江北小苏州”。
竹竿巷的二层楼阁,下面为全敞开式的活动门板,铺面亮堂,方砖乌瓦,青石板铺地,行走其间,清新阴凉。楼房顺河参差进退而建,蜿蜒错落,形成了门前交易,院后乘船的独特风貌。楼与楼之间又相互搭连,高低错落,跌宕起伏,阁楼下面做门面,上面多为学徒、伙计的歇息住宿之所。竹竿巷的楼房,在构造上经过了南方工匠百多年的数次改进和北方泥瓦匠的不断翻新,便兼具南北风格了。巷子中所编制出的竹篮更被赋予了“济州之花”的美誉,招徕了大批的各地客商青睐。
探寻它经营竹器的渊源
说到竹竿巷中编制竹器为营生的渊源,记者又采访了一些巷子中的老人,并查阅了《运河名城·济宁》这本书。
据载:当年经营竹业的客商专门去南方采购毛竹,把十几米长二三十公分粗的毛竹扎成竹筏,上面再堆放些细小的黄竹和斑竹用于做笔杆和烟袋杆,也有的绑在漕运皇船的两边捎至济宁。绑上竹竿的好处是,船过闸时不使船闸相撞,即使相碰,有竹竿相隔也可以缓解冲击力,相对安全。在运输中遇到风浪,大批竹竿也可增加船的浮力,从而减少沉船的危险。这些毛竹,运至济宁后廉价销售。于是,大批的毛竹在运河南岸堆积如山,最多时,数量可达百万斤以上。
后来,有一些江南的竹编艺人、能工巧匠也顺运河来到济宁,他们在靠河临近的街巷,开店设铺,开馆收徒,传授技术。用锯、竹刀、手钻为主要工具,根据品类和用途将竹子制作成粗、细、精等各种档次的竹篾,再编织成新颖、精美、轻巧、实用的竹制品。
据樊维章先生《漫话老济宁》记载,在那位善编竹器的老人没来济宁之前,竹竿巷只是一条极普通的小巷,后来,这位老师傅从江南而来,开了一家小小的竹器店,因为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好,于是,他开始将自己的竹器编织技艺传授于当地的青年,并开坊收徒。迨徒弟们学成之后,再传播于外。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让原来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巷,硬是发展成了一条专营竹器业的竹竿巷。后来,巷内的竹制品生意从业者占到了42%以上,竹业店铺从一条主街巷向临近的纸坊街,汉石桥和纸店街延伸,最后就形成了一片具有宏观意义,占据着若干街巷的竹器制品大市场。
新闻推荐
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方便市民充值,济宁市公共汽车公司公交IC卡流动服务车将深入社区、广场、居委、单位上门服务市民。公司专门制定了4月份...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