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苏玉实习生盛洁
清明时节,空气阴沉沉的,灰霾的天空寄托着人们的哀思。4月2日上午,本报60余名小记者来到济宁烈士陵园,用鲜花缅怀英烈,为烈士们扫墓。
举起右手庄重宣誓
当日上午9点半,小记者们手里拿着一朵朵白花,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烈士墓前。小记者孙嘉忆和孙佳渠作为代表向烈士墓敬献了花圈,随后,孙嘉忆带领全体小记者举起右手,在烈士墓前庄重宣誓,立志继承革命遗志,争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悲鸣的哀乐奏起,小记者们默默地低下头,闭上眼睛,沉痛悼念为济宁的和平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
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当《济宁晚报》小记者团荣誉辅导员谢立亭老人庄重地站在话筒前时,小记者代表亲自为老爷爷戴上了红领巾。
谢老饱含深情地为小记者们讲述了战争年代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辛故事,列举了诸多像刘胡兰那样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例子。他还和小记者们分享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做人原则。宣讲快结束时,谢老专门为小记者们填词,用《东方红》的曲调,在振振有节奏的节拍中,大声唱起了振奋人心的红色歌曲。
用鲜花祭拜英烈墓
听谢爷爷讲完故事,小记者们感触良多,受益匪浅,随后,他们拿着准备好的鲜花来到墓群中祭扫。
轻轻地走在一座座无名墓之间,小记者们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鲜花献上,生怕惊扰了革命烈士。有的小记者还把自己的红领巾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墓碑上,以表敬意。祭扫过烈士墓,小记者们又参观了鲁西南战役陈列展,通过文字和图画,回顾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倾听革命烈士冲锋的号角。
缅怀英烈寄哀思。(记者马永利摄)
新闻推荐
白发三个月变黑,脸色红润,专家证实:这是科学,不是奇迹只因比别人多喝了一口自配的浓茶,63岁的西北农林大学教授郝双福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满头花白头发竟然齐齐变黑。与...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