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为号召市民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3月30日,本报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为了地球的未来,我们一起在3月31日晚8时30分至9时30分熄灯一小时。倡议发出后,不少市民纷纷响应,表示支持此项公益活动。
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出一份力
■记者王仰浩
昨晚18时30分,记者来到运河城广场,见到了一位正在发放“地球一小时”宣传资料的志愿者———李雯娅。她告诉记者,在一个多小时的宣传发放过程中,大多数市民比较配合,但也有一些市民对此表示不太理解,“其实咱们每个人支持环保都应该是分内的事情。”
李雯娅是济宁一中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这次是她第一次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当被问到为什么要主动到街头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时,她开心地说:“作为一名高中生,地理课上讲到了环境保护问题,我这也是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据介绍,为了能够详细地向每一位路过的行人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她从几天前就开始准备相关的材料。记者注意到,她的手中拿着几张印有宣传资料的纸,而这些纸都是收集起来的办公废纸。“我们学校许多同学今天都来到了广场向行人宣传,”李雯娅告诉记者。
那么,市民对此又作何反应呢?记者随后跟随李雯娅向路过的行人介绍“地球一小时”。“美女,您看一下,今天是地球一小时,您知道吗?”见到几位刚才商场出来的时髦女郎,李雯娅拿着宣传资料走上去。但记者看到,几位女性瞅了一眼李雯娅手里的纸,头都没扭就走了。李雯娅告诉记者,其实很多人对此还是非常支持的,但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挺无奈的场景,“刚才一名男士看到我手里拿着纸,连忙摆手并说‘我不要了\’,他把我当成是发传单的了。”即便如此,记者看到,在广场上每一位志愿者仍然非常开心地宣传着,有些人甚至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9点半活动结束,连晚饭都没有来得及吃。或许正如这名年轻的高中志愿者所说,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出一份力,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地球的未来。
运河城广场前举行不插电演唱会
■记者苏玉
昨晚20:30至21:30之间,运河城广场前人声鼎沸。身着“地球一小时”logo的环保志愿者们,在积极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人们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泡。6支济宁本土乐队为了响应此次活动,在运河城广场前举行了一场激情四射的“不插电”演唱会。
本土乐队轮番献唱
据一位活动组织者介绍,活动邀请到了济宁土生土长的6支摇滚和民谣乐队,“不插电”的意义就在于,他们将用最少的插电设备,用最原始的音乐,为广大市民献唱,电声设备基本上只是为了扩音的需要。主持人慕凡告诉记者,此次活动得到了运河城商业摩尔的支持,商场外围的装饰灯光准时在20:30熄灭一小时。
在熄灯的一小时里,志愿者们用点燃的蜡烛,拼成了“60+”的图案。随后,“蓝色浆果”等6支乐队轮番登场,为广场上的市民献上了《微笑》等二十余首原唱歌曲,用音乐呐喊,用歌声呼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
环保,从使用节能灯做起
活动开始之前,志愿者们支起了摊子,鼓励市民把家里的白炽灯拿来,并免费换送给市民节能灯,许多市民纷纷支持和响应,半个小时的时间,志愿者们就回收了50余只白炽灯泡。
市民贾女士特地带着5岁的女儿前来,让女儿亲自把白炽灯交到志愿者手里,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节能和环保意识。而另一位市民孙红女士告诉记者,她看到志愿者们的宣传后,特地回到家卸下了2只正在使用的白炽灯泡,然后又赶回运河城广场,从志愿者手中免费换取了2只节能灯泡。“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为自己家省电,为地球节能,应该用实际行动回应一下。”孙女士说道。
广场内路灯被熄灭一小时记者王仰浩摄
市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
■记者苏玉摄
新闻推荐
理财问题:某公司小李,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平时除了日常生活费,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结余。对于这1000多元的余款,并没有很特别的想法,也不愿考虑基金定投的方...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