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记者高晶晶
为了让宝宝聪明健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道怀上宝宝后选择音乐作为胎教。但有的年轻孕妇像上班一样,到点就打开音响,听一小时音乐;有的全部选择世界名曲,认为听名曲总没错。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甚至错误的。近日,济宁附属医产科主任医师潘跃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准妈妈在为胎宝宝进行胎教时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否则将适得其反。
误区一声音越大,胎教效果越好
有的准妈妈像上课一样,一到时间就打开音响,一个人坐在床头上听音乐,还将音量开得老大,这并不科学。妈妈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腹中的宝宝,如果准爸爸也在,这样在听音乐的时候,准爸爸可以温柔地抚摸腹中胎儿,和他说说悄悄话,不仅可以帮助孕妈咪放松心情,还能进行良好的亲子互动。其实,音乐胎教的时间要相对固定,不要经常变化,但也不用一分不差,同时,反复听几首曲子可以使胎宝宝易于记忆。若在室内母子同听,时间每次为20分钟至30分钟,每天可在固定时间听2次。乐曲的音量不宜过大,以75分贝至80分贝为宜,不宜将录音机、收音机直接放在孕妇的肚皮上,以免损坏胎儿的耳膜,造成胎儿失聪。
误区二孕早、中、晚期内容没差别
“科学的音乐胎教,需要考虑母婴在不同阶段的周期变化。”潘跃平称,准妈妈处于孕期的不同阶段,音乐的选择也有差别。
例如早期应听一些轻松、愉快、诙谐、有趣、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孕妇感到舒心。中期的胎儿生长发育快,营养需要丰富,胎儿的听觉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胎教音乐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如大提琴独奏曲、低音歌声或乐曲。父亲低音唱歌或哼一些曲调,胎儿会更容易接受。
后期的孕妇面临分娩,难免有些忧虑紧张的感觉。由于体重的增加,孕妇会感觉身体的笨重、劳累。为此,这时期播放的音乐,音色上要柔和一点、欢快一些。
误区三音乐胎教=听世界名曲
31岁的张先生的妻子被查出怀孕两个月。兴奋之余,他准备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但是,究竟该选择哪些曲目作为胎教音乐呢?妻子的“闺蜜”推荐他听听民乐小曲和流行乐曲。“通俗音乐哪有高雅音乐的感染力强?”他的一位音乐发烧友朋友不以为然,推荐了贝多芬的交响乐、德沃夏克的作曲集等世界名曲。谁说得对?张先生犯了难。“很多准爸妈误以为胎教音乐就是世界名曲,其实不然。”潘跃平指出,有些名曲并不适合准妈妈听。例如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即人们熟知的《命运交响曲》,旋律中充满了强烈的情感挣扎,普通人听来常感到心惊肉跳。总的来说,节奏强烈的鼓乐、快节奏的电声、旋律压抑、激烈的音乐都不适合作为胎教音乐。
孕期音乐胎教时,应选择旋律温和自然、有规律性的音乐。如大自然的河川、溪流声和虫鸣鸟叫声。悦耳的音乐能激起准妈妈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其内分泌腺分泌出更多的激素,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使胎盘的血液成分发生变化,从而激发胎儿大脑及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芳)不少居民居室装修后,对室内环境存有疑虑,担心装修用的涂料、油漆等材料对身体有危害。家住济宁市区的翟女士最近有点苦恼,新家装修完将近一年,入住前,为...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