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仰浩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尽人皆知。然而,吸烟的人仍然还有很多。每一位烟民都有一段曲折的戒烟故事,有的人成功戒掉,告别“烟坛”,有的人却半途而废,仍然在那里喷云吐雾。从今天起,无论您是烟民,还是身受二手烟困扰的普通市民,本报邀请您与大家一同分享关于戒烟的那些事。您的建议或经验,也许能为那些正在为戒烟而努力的烟民提供帮助。
“现在基本上一天只抽半包烟。”昨天中午,记者在儿童乐园见到正在抽烟的吴先生。吴先生今年47岁,已经有20多年的烟龄。“十七八岁时就开始抽烟,周围的朋友抽,我自然也就抽上了。”吴先生说,刚开始一般抽几分钱一包的大丰收、金鹿香烟,后来抽一毛五一包的普腾香烟,现在抽的烟都是10元起价了。据吴先生介绍,他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抽两包烟,这两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虑到身体原因,他在逐渐控制自己的吸烟量,基本上维持在每天半包烟。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不止一次想过戒烟,曾经也狠下心来打算彻底戒烟。“最长的一次戒了一年左右。”吴先生说,这也是他感觉最成功的一次戒烟经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吃饭也香、睡觉也香”。然而,当他以为与香烟“绝缘”时,工作上遇到的一次坎坷让他再次点燃了香烟,而这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戒掉。“戒烟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在采访结束时,吴先生总结了一下自己戒烟失败的原因。
如果您有与吴先生相似的经历,如果您有成功的戒烟经验,如果您对公共场所戒烟有独到的见解,您都可以将这些分享给大家,本报也将择优刊登,有神秘大奖哦。
参与方式:1、发新浪微博@济宁晚报官方微博
2、发邮件至jnwb2210000@163.com 3、拨打本报新闻热线2210000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臭日前,记者在途经市区刘庄路与报社西巷交叉处丁字路口时看到,路南出现了一个大型“垃圾山”。上面是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下面...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