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2210000本报为您“捎话”部门官员
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本报记者将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与各部门“零”距离接触。
您有什么话要讲,或者您有什么建议要提,您可以拨打热线2231555或2210000,让记者帮您捎话。
■记者盖鸣霆
6月18日上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于建民带领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政风行风热线”,并就学院教学改革、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文化建设、素质拓展等方面的问题与听众展开交流。于院长在节目中表示,目前学校已把人才培养和就业导向的重心聚焦于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坚持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推进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40个专业招收高职学生4200人
随着高考成绩公布日期的临近,不少考生和家长对报考学校和专业的相关问题都非常关注。对此,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程峰处长表示,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2012年学院面向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甘肃、安徽、贵州、江西等13个省市,40个专业共计招收高职学生4200人。另外,从今年开始,面向初中毕业生,招录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
对于专业选择上,从职业发展和个人职业特质来看,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最好的专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要看个人的兴趣、喜好和特长;二要考虑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三要把握专业的发展前途;四要展望专业的就业前景。学生和家长要用长远的眼光进行考虑和把握。
世界银行职教项目助推学院快速发展
“实施世界银行职教项目是我院抢抓的一次重大机遇,本期项目全国一共安排12项,在激烈的竞争中,我院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节目进行中,于院长特别介绍了世界银行落户职业技术学院的喜讯。
于院长表示,通过实施世行项目,学院引入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将500万美元世行资金和4000万元地方配套,集中投放紧密契合区域支柱产业的优势专业,重点装备机电、汽车、建筑3个产教一体的实训中心,成为鲁西南首屈一指、省内领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世行项目筑巢引凤,龙头企业主动联姻,合作共建一汽、博特等6个校中厂;山推、宁建等7个厂中校;沃尔沃、重汽等36个冠名班;建立262家紧密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奖助学金300万元,捐赠达1700万元;联合济宁市汽车企业和相关院校,牵头成立了汽车职教集团;成立了理事会管理运行的豪雅视光学院。学院充分利用世行项目教培资金,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修培训,打造教学、实践、科研、服务“四强”能力教师队伍。学院1名教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建国以来济宁教育界唯一的1名全国劳动模范。
学生就业瞄准一线核心岗位
对于广大学生家长比较关注的就业问题,于院长表示多年来学院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目前学院已把人才培养和就业导向的重心聚焦于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坚持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围绕地方重点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和人才急需行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推进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高端定位。坚持以深度合作企业重点工种核心岗位为目标指向。譬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对接山推集团等龙头企业机电、数控等工种的核心岗位,培养“复杂机电设备主操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一汽集团在我院建立的“校中厂”为依托,培养“名牌汽车医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紧紧围绕建筑业岗位需求,培养“建造师水平的项目经理”和“五大员”等等。
二是高质量培养。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和素质拓展工程,建立了“知识+技能+素质”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突出核心技能培养,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专业综合实训,组织高端创业培训,实施“双证书”制度。近三年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均在98%以上,高级证书获取率达30%以上;在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中,获一等奖40项,奖项总计163项;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学生独立或团体取得国家专利11项。
三是订单教育。学院先后与山推、鲁抗、沃尔沃、华威、日本豪雅、思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使学生一入校即进入专业“冠名班”学习,实现了招生就业一体,毕业后即进入名企高端工种的核心岗位就业。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讯(记者刘敦亚郝然)农村只有三种金融主体,信用社、邮政储蓄、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当前农民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村人均收入也在...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