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赵豫汪天娇
近日,市民林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抱怨对自己孩子种种做法的不满,希望《济宁晚报》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教育一下孩子,让孩子学会懂事。的确,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少了“争霸”者,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家几代人共同疼爱一个孩子,使得很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产生不好的影响。一些家长开始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太皮了,打都不管用。”其实,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的不是蛮力,而是技巧。
无法沟通,母子真的有代沟?
“我家孩子一回家就进自己屋里,不是和同学聊天就是打电脑游戏,和他说话都不搭理我,真是太气人了。”林女士显然还没有消气,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她表示很不理解。“你说现在家里都一个孩子了,疼都疼不过来,就这么宠着他,怎么还出反效果。不是强调沟通吗,我也想和他沟通,可是他说什么有代沟,不和我说。”
据林女士介绍,儿子属于那种很有主见的孩子,小学四年级说话就头头是道,说一句顶两句,常常让林女士哑口无言。其实不止林女士,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母和孩子无法沟通的问题。前几日,记者在红星路附近曾看到一对母子,妈妈在后面不停地说,孩子在前面仰着头向前走,头也不回。面对这样的“叛逆”小孩,父母还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沟通教育。
学会沟通,棍棒教育行不通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家长们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多数家长认为应该严格管教。一些家长表示,平时工作很忙,孩子都交给他们的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家比较疼孩子,都惯着他们,弄得家长左右为难。“有的孩子还是得打,不打他不听,你不疼不痒的骂一句他根本记不住。我们小时候都是打出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于持有这样教育理念的家长来说,恐怕想和孩子沟通会更加困难。
为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记者采访了几位小朋友,多数小朋友表示如果有事情会先和朋友商量。一些小朋友告诉记者,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太忙,在一起的时候就老问学习,不想和他们聊天。还有一些小朋友说:“有时和妈妈说些事情,妈妈会觉得小孩子没有烦恼,不要多事。”更有几个小朋友从来没有考虑过和父母沟通。看来,家长和孩子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沟通诀窍,亲子实现零距离
关心的眼神: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被重视的感觉。
语调有变化: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内容要具体: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要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语气要温柔: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要面带微笑: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家长要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能发现优点: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会换位思考: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亲亲我的宝贝,我要越过高山,寻找那已失踪的太阳,寻找那已失踪的月亮……”转眼间,暑假就要来了,本报开设“心尖上的宝贝”栏目,旨在关注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分享孩子们的幸福时刻、倾听孩子们的成长烦恼……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李姣实习生刘丽“我们楼前出现塌方了,现在门口的道路只有一米宽,走着都害怕。”昨日上午10时许,冠亚星城小区的业主向本报热线...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