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通讯员辛全秋乔萌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一所有着116年历史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始终秉承“病人利益至上、良心诚信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护理工作中以实施护理人员“五型”转变为抓手,倾力打造护理精英团队,实现了护理服务模式转换、护理服务内涵拓展、护士综合素养提升和护士幸福指数、团队意识、文化认同感全面提高,全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有激情、有创新、有内涵、有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和医护患均满意的局面。
一是实施护理角色“从属型”向“协作型”转变,努力培养过硬业务能力。医院在深入开展以优质护理服务为目的的整体护理中,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医护角色关系也逐步由医生主导———护理从属型转变为医护交流———协作———互补型关系,倾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二是实施“任务型”向“责任型”转变。医院推出多种形式的管床责任包干制分工模式,使每位护士分管病人数不超过8人。责任制护理使护士由单纯执行医嘱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转变成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全身心整体护理;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对责任护士的信任度,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三是实施“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为护理学科发展注入活力。医院开展了以“探索、创新、超越”为主题的“优质护理创新之星”、“优质护理创新团队”、“青年英才”、评选和“护理沙龙”等一系列活动。如积极探索、创新护理用具,心内科的改良造影病员服,方便手术护隐私;胃肠外科的小小改良灌肠器,解决灌肠大问题;呼吸科的舒适呼吸机面罩垫消除了患者面部的压痕;小儿科开展的“无痛输液”等,护理技术的创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进患者舒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地体现对患者生命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四是实施“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积极展现护理职业的价值。医院根据患者需求,护理工作从细节入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使护士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2012年医院开展的“护士模拟患者体验住院”活动。使全院护理人员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患者需求。五是实施“倦怠型”向“快乐型”转变,让护理职业自豪感在奉献中升华。医院让护师主动规划职业发展愿景,搭建起护士健康成长平台。如工作一年的护士王婧,“刚参加工作时既兴奋又担心,害怕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但医院为我们进行了很好的职业规划,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使自己每一个阶段都有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目前王婧已完成培养期的培训,取得了独立值班准入资格,她的目标是利用三年的时间取得ICU专业护士准入资格,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ICU专业护士。像王婧一样,每个进入医院的护士,都会自觉地朝着自己的职业目标努力工作。
医院护理工作得到广大患者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患者满意度达到98%以上,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在济宁市行风评比中均获得全市第一名的殊荣。先后在山东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第一名、团体一等奖和山东省医院感染管理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及团体第一名;连续2年在济宁市举办的急救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和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神经外科等七个科室成为山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重症医学科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号”;医院护理团队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护理部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医院护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新闻推荐
市中区古楷园小区老村委改造楼孔先生:我们一栋居民楼的24户居民都还在使用“电话拨号”上网,请问济宁联通“网络能力升级工程”何时能让我们用上宽带网络。济宁联...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