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记者石晶通讯员马海滨
近几年,“家政服务”这一全新的社会服务模式逐渐被市民认可和接受,家政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当年顾爱平经历了几次短暂坎坷的创业历程后,选择创办济宁市阳光大姐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带领下岗姐妹们共同创出一片新天地。
成立家政公司却招不到家政员
顾爱平是山东省滨州市人,自从来到济宁的那一天起,她就喜欢上这座城市,就有在这里安家落户、自立创业的想法。自2000年起,顾爱平先后做过产品销售员,在街头卖过牛奶,也做过小家电代理商,但几年下来并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经验也没有太大的收获。就在此时,《销售与市场》杂志上的一篇关于家政服务业需求分析的文章又让她萌生了以家政服务为方向从事创业的念头。顾爱平开始在网络上查找相关信息,向家人和朋友进行咨询,并对济宁的家政服务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通过各方面的了解和对市场的调查,进一步坚定了顾爱平自主创业的信心。2007年3月她成功地把“阳光大姐”引入济宁,并且在当年5月成立了济宁市阳光大姐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同年12月又成立了济宁市阳光职业培训学校,开始了全新的创业之路。
公司成立了,重要的是要发展业务,但开业初期还是遭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人们对家庭服务业并不是很认可,有客户需求但没有服务人员愿意从事此项工作。公司开张两个月来,无一单生意,顾爱平心里焦急万分,饭也吃不下,每天在公司里苦思冥想。顾爱平打足精神对自己说:不能这样坐以候客,应该走出去,向下岗职工和城镇无业妇女去宣传和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家政服务员、母婴生活护理员(月嫂)不是单纯的伺候人的工作,而是通过专业培训,获得国家和政府认可的职业资格并持证上岗,用劳动来获得报酬,并且一定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
下岗女工再就业成长为金牌护理员
就在此时,通过一位热心阿姨的介绍,顾爱平认识了48岁的下岗女工王玉美,其丈夫在几年前因病去世,女儿正在上大学,生活维艰。王玉美和另外两名下岗职工一起报名参加了阳光大姐的第一期培训班,她们成为阳光大姐的第一批母婴生活护理员(月嫂)。当王玉美第一次拿到1800元月工资的时候,她说:“顾老师,我没有想到我48岁了,还能领到这么高的工资,谢谢你。”听到她的话,顾爱平心里感慨万千,从而更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社会责任感。5年多过去了,王玉美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和学习,获得了高级家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高级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现在她已成为阳光大姐的金牌母婴护理员,每月收入5000多元。公司也由最初的3名家政服务人员发展到1100名,共安置就业11537余次,为10080多户家庭提供了家庭服务,成为济宁家政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
当然,公司也曾遭遇瓶颈期,从2009年的3月起,客户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服务员团队发展缓慢,使公司的发展再一次遇到了困难。妇联联系各镇街的下岗女工、城镇无业妇女,以发放优惠券、媒体报导等形式组织人员,免费进行家政服务专业培训,并且连续三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阳光就业计划”。
2011年10月,阳光大姐光荣地承接了民政局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家政行业是“以民为本”的服务行业,顾爱平说,她不仅将尽力为广大妇女提供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而且将努力为客户提供各种更完善、更人性化的家政服务。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文/记者苏玉实习生林冉图/实习生张婵昨日上午,济宁市小记者团才艺海选大赛继续火爆进行,小记者们纷纷...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