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山进
关键词:生活环境
BRT快速公交改善出行环境
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强化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实施“村村通”向“网络化、村内通”延伸工程,2015年底所有符合条件的行政村进村道路、村内主要街道和街巷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并同步设置排水设施。加快城区智能化交通体系建设,逐步消除高峰时段交通堵点。
加快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在重要节点建设立体停车位,到“十二五”末,城区每年新增公共停车场10处以上。优化市区公交线路,“四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提高到95%,启动建设BRT快速公交线路,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加快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都市区城际公交网建设,推动城市融合,方便群众出行。
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
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环境。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加大市政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提升功能性设施,优化城乡居民环境。加大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力度,到“十二五”末,“四区”每年分别完成1处综合性农贸市场建设,通过开展“农超对接”、开通蔬菜进城“绿色通道”,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提升城区供水供气供热能力,2012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1万户,加快实施供水管网改造;解决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5万户农村自来水入室、入户防冻改造。
年底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降低10%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加大烟煤型污染治理力度,取缔城区小型燃煤炉具,对大型燃煤锅炉进行除尘脱硫改造。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清扫、餐饮炉具等扬尘污染控制。启动机动车环保监测,在主城区实行黄标车限行。全面做好禁烧农作物秸秆工作。
健全空气质量监测平台建设,强化监测监控力度,定期公布环境空气质量信息。2012年底,城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降低10%。
提供不少于1000个便民服务摊位
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市容环境文明示范创建工程,选择4条城区主要道路、4个广场绿地、8个居民小区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启动城区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置。
实施民生摊点工程,在城区科学规划设置10个便民服务摊点区,提供不少于1000个便民服务摊位,解决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影响市容问题。
5年实现全市农村道路绿化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以村庄道路硬化、卫生整治、环卫设施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过5年的努力,实现全市农村道路硬化绿化、环境净化美化,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卫生落后面貌,提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水平。
关键词:社会管理
所有街道建“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
加强社区(村)居(村)民委员会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到“十二五”末,所有街道、乡镇建成“一站式”、综合性社区事务服务中心,规模较大的城乡社区(村)均建立社区服务站,偏远农村均设立专兼职“民生代办员”,实现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社区、服务到户。
加快培育和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建立公共财政资助奖励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发挥转移政府职能、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促进就业等重要作用。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服务制度,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培训、子女入园入学、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
开展放心粮油农产品网点建设工程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放心粮油农产品网点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化乳制品、食用油、肉类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解决食品行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强化国家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使用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行为。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社会动员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提高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效能。同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建立完善沟通民心、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凝聚民力的长效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深化平安济宁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稳中有降。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零发案”创建活动,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完善政策措施,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万德龙通讯员吴勇超杨崇明昨日,济宁市第三届邻居节暨市中区第七届“运河之都邻居节”达到高潮,一系列庆祝活动相继展开。在这...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