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孙丹青通讯员郭德海
每天早晨9点左右,在市区百花公园内,总能看到一位练地书的长者,只见他和地书书友反复研究字形、字的结构,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享受着书法艺术的快乐。由于他久而久之的坚持,引起了晨练者和书法爱好者的关注,人们驻足欣赏,对老人的书法功底赞不绝口。
记者采访了解到,写地书的老人名叫刑宝福,是首钢的一名退休职工。刑先生说他自幼喜爱书画艺术,先后临摹过米芾、赵孟頫,以及近代舒同、沙孟海、周慧君等多位书法大师的字帖,在长期临摹的过程中,触类旁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一位对书法颇有研究的旁观者高先生说,邢先生的书法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书法用笔技巧上也有一番功夫,行笔时善于运用弯弓的特点,在字体上长短自然,疏密错落有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实变幻,刚柔相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给人以清新、典雅的美感,使人看后不厌不烦,古趣生新,不落俗套。”
据邢先生的一位书友介绍,老人不仅书法写得好,中国画方面也有涉猎,尤其是花鸟画。这位书友拿起邢先生的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鼠画作,向记者和围观的市民耐心讲解。在与邢先生的交谈中,记者发现老人气质文雅、为人平和,当人们赞扬他时,他总说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中华文字是象形文字,一个字可以认为是一幅大写意画,承前启后的空间很大。”
为了达到更高的书法造诣,邢先生不仅虚心向书画名家请教,而且经常与许多书画界的朋友探讨和切磋,著名名联专家周广聘还曾为老人赋诗一首,赞颂他的书品和画品。
邢先生的老伴赵阿姨告诉记者,他们已过古稀之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两个在北京,一个在美国西雅图工作,因为喜欢中国的生活方式,两位老人每年到美国探亲半年后,回到济宁有空就写写画画,与各位老友一起喝茶聊天、议论诗画。说到自己为啥勤练书法,邢先生笑答:“老有所乐罢了”。
刑宝福老人正在挥毫泼“墨”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五年级三班王璐瑶周六,济宁市小记者团来到了首府售楼中心。城东八里铺(今洸府河西岸之皇营)是清初所建之行宫。乾隆...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