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昭晖
1月25日下午三点,济宁市群众艺术馆中老年艺术团在运河音乐厅举行了重新组建后的首场惠民演出,13个精心准备的节目,近两小时的精彩演出,在给广大市民奉上一场视听大餐的同时,也弥补了不少老艺人几年未曾登台的遗憾。
为了表演好,老艺人们豁出去了
25日下午的演出,13个节目先后和观众见面。既有男、女声歌曲独唱、又有京剧、豫剧等传统曲艺,有民乐和管弦乐的合奏,还穿插了街舞、广场舞及模特表演。节目内容堪称丰富多彩。白立志告诉记者,原本打算想多上些节目,但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就选了些最拿手的。“像舞蹈《微湖飘歌》,在全市舞蹈大赛上就拿到过金奖;另外,山东琴书《水漫金山》还要代表市曲艺家协会参加交流。”尽管不少人都有专业演员退下来的,但在正式演出前,他们还是进行了紧张的排练,在排练过程中,老艺人们的辛勤付出着实让人感动。“演出前一个星期,我们天天晚上都排到十点多。有些人住的比较远,像圣地酒店、西郊印染厂,来回就很不方便。”民乐队成员张思良告诉记者,有的是老伴不愿意,有的是家里孩子不放心。在准备演出的同时,成员们还要花不少功夫做家人的思想工作。“还有,其他一些事,像买菜、接孙子上放学啥的,因为怕耽误排练,就都交给老伴了。”
记者另外了解到,艺术团的演出道具基本都是表演者自己准备的,不少老艺人还自己加工演出服。在演出中,模特表演《圣地牛仔》让观众看到了老年人的活力,除了表演本身,别具特色的牛仔装束也让表演增色不少。“像牛仔褂和帽子上的装饰物,都是我们自己缝上去的。”模特队成员王凤兰告诉记者,装饰衣服这件事上,演员们经常一起摸索,为了追求最好的效果,有时候改好几次也不嫌烦。
团长直言:“观众爱看,我们的努力就有意义”
下午三点,演出开演时,运河音乐厅内几乎座无虚席,直到最后一个节目结束时,音乐厅的上座率也始终保持在半数以上。伴随着民乐《花好月圆》最后一个音符的终结,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一些意犹未尽的观众不断高喊着“再来一个!”。欢呼声中,既表达了对节目的喜爱,又传达着对这帮老艺人的尊敬。“我关注他们已经很多年了,今天看演出,我就是奔着中老年艺术团来的。”在很多上岁数的观众眼中,群众艺术馆的中老年艺术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济宁市中老年业余艺术的最高水平。在鼎盛时期,这支艺术团一年演出近百场,各种荣誉拿过不少,粉丝更是不计其数。不过,由于缺少排练场地、活动经费紧张,艺术团一度解散。去年十月份,在原团长白立志的说和下,群众艺术馆中老年艺术团再次成立了。用白立志的话讲,虽然经历了几年的空白,队员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他们追求艺术的热情却没有减灭。在谈到队员的表现和观众们的反映时,见过不少大场面的白立志却难以掩饰心中的惊喜。“就准备了两个月,能演成这样确实很不容易了。”另外,更让白立志没想到的是,超过一半的观众坚持从头到尾把演出看完。“有了观众的支持,我们感到努力是有意义的。”白立志告诉记者,今后中老年艺术团将准备更多精彩的节目,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老年模特走秀
新闻推荐
济宁市鸿振运输有限公司不慎丢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证,证号:鲁交运管宁字370811309027,声明作废。郓城县龙腾钢球制造有限公司公章丢失,声明作废。...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