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日寇侵华得寸进尺,“华北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时,我在济宁出生。幼年时在日寇铁蹄下生活,济宁解放后上了新组成的联合中学(济宁一中)。1950年背着行李步行九十里到曲阜求学。曲阜师范毕业保送到山东师院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曲阜师院(曲阜师大)任教至今。在我将近八十年的岁月中,在家乡只生活过十五年,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从未减移。
我出生在济宁市南关皇经阁街,小时父母叫我给街上的一尊石狮子磕头当义子,好叫我一辈子坚如磐石。作为无房无地的城市贫民,几十年搬了多次家。巧的很,在家母105岁前的几年,我家又住到皇经阁(龙行小区)。多年来的记忆中,忘不了日本宪兵的狰狞面目,忘不了济宁初解放时八路老师和蔼的笑容,忘不了父亲在南门大街当副街长、母亲在鼓手营街当居民组长时忙碌的身影。几十年来我教大学文科、研究孔子、对传统文化无限热爱,也做出些成绩,1958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先进生产者”。尽管在“文革”中无端受迫害,蹲了四年“牛棚”,但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初衷不改。改革开放后,迎来学术研究的春天。天时地利适宜,自己努力攻读,勤奋写作,已出版百十本书,发过近千篇文章。因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自己涉及面也较广。如在河南夏邑研究孔子祖籍,在河南登封筹建“孝贤碑林”,在山东广饶开发孙武故里,在新泰开发柳下惠故里,在禹城研究大禹,在邹城研究母教文化,在曲阜研究孔府菜,倡议建成尼山书院,首倡中华母亲节,以及在曲阜六艺城、孔子故里园、微山岛微子墓、张良祠等地设计文化旅游等等。在近十年“国学热”中,曾联合北京、上海五人发表《五教授读国学“经亦求精”宣言》,被国务院幼儿园聘为首席顾问。曾多次赴香港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会上作总结发言。在新加坡作学术报告,在美国孝文化会上发了“有分量”的论文,在法国以编剧、顾问的身份参加国际电视节等。还记得1997年第一个济宁市正式派出的“孔孟文化代表团”赴台作报告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许多济宁籍的台胞,五十年来又听到济宁方言,听我们说起济宁的大街小巷,一个个激动万分,思乡情切,自然促进我对家乡热爱之情。
我们济宁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名作倍涌。许多名人、名著在中华文化上历代尊为翘楚,许多物质文化为国内之冠。多年来我为作为一个济宁人自豪,但对家乡贡献太少。近年来,在济宁一些朋友帮助下,在一些民间学术团体中做些事,也打算将济宁的一些古今历史轶事介绍给家乡父老。蒙《济宁晚报》领导垂青,开辟此栏,日后不断写些文章,恭请家乡各方人士指正。骆承烈2014年元旦
新闻推荐
第一号济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4年1月12日补选刘绪平为济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现予以公告。济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