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曹俐
一过完年,招工难成了多数服务行业最头疼的问题,餐饮、美容、家政等诸多服务行业均出现了“僧多肉少”的尴尬局面。2月25日,在市人才市场举行的招聘会现场,不少服务行业用人单位向记者吐槽:“招人比找对象还难。”记者调查发现,求职者求职诉求的转变以及多元化,是服务行业“招工难”的重要原因。
现状:
僧多肉少,服务行业齐呼“缺人”
“我们都等了半个小时了,怎么还不上菜呀?”、“服务员,我们要的餐巾纸呢?”、“服务员……”24日晚上,这样的催促声在江南美食城一家餐馆里此起彼伏,顾客等的不耐烦,服务员忙得焦头烂额。服务员小王说,很多回家过年的服务员都不回来了,一时半会也招不到人,每到高峰期餐馆里就“忙得一塌糊涂”。
节后遭遇“用工荒”是服务行业的“老毛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春节过后,诸如餐饮、足疗、酒店、美容等服务行业的用工都跌入谷底。“招聘美疗师20名,带薪培训,工资3000元至8000元。”在25日的招聘会现场,记者留意到,尽管某知名连锁美容店抛出了如此诱人的橄榄枝,但仍未逃出“招工难”的漩涡。“来咨询的很多,但真心想干的人却寥寥无几。”招聘负责人坦言道,从年前,店里就开始大规模的招人,几乎每场招聘会都参加,但是招聘效果并不理想。“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美容师就是伺候别人,说出去不够体面,所以像90后这样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这名负责人说。“来了两个小时,只有三个人留下个人信息。”提起招聘,某酒楼的招聘主管王先生忍不住大倒苦水,过完年,酒楼的服务员走了三四成,由于暂时又没有招到合适的服务员,酒楼的生意影响很大。王先生说,不光服务员,现在传菜员、迎宾、洗碗工、营销经理等10个工种都急缺。“这次打算招收50名服务员,但是还没有一个人表示有兴趣。”
解析:
求职诉求转变且多元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求职者的求职诉求转变且呈现多元化,找工作时考虑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是工资的高低了。对于年轻人来说,薪水只是找工作时考虑的因素之一。能否学到技能、这份工作是否有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求职者越来越注重未来的职业规划,多数人都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学到真正的技能。今年刚20岁的小苏,高中毕业后就到济宁一家酒楼当起了服务员。她说,在做服务员的这三年里,工资少不说,最主要的是她几乎没有学到一点实用的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过完年,她打算辞掉服务员的工作,转行到销售。“哪怕是从头开始学,我也愿意,毕竟销售能学到不少实用性的知识。”“不仅对工资有所要求,在保险等福利待遇上也有了较高要求。”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分析道,像保姆、月嫂等这样的工种节后都很不好招,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年纪、工作经验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求职者多会选择有实力的大公司,且对工资、保险、节日福利等福利待遇又有较高的要求。“刚才就有一个大姐,想做保姆,尽管工资要求不高,但是只会做饭不会洗衣服,这就不符合我们的招聘条件。”
对于服务行业遭遇的“用工荒”,某知名连锁酒店的招聘主管王帅解释道,服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每天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行业本身招工就很困难。而且,现在不少新生代的求职者对所应聘工作岗位的要求较高,苦、脏、累的工作一律不考虑。
记者短评:
想要留人,多些温情
人员流动性大,是服务行业的常态。尽管一些用人单位意识到这一症结后,以“加薪”的方式留人,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求职者在一个集体里感受不到一丁点温情,他们迟早会选择离开。记者采访多位服务行业求职者发现,对于年轻的求职者来说,一方面他们追逐高薪水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也更加渴望归宿感,尤其是那些在外漂泊的人,如果在一个集体里,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即使工资低点,不少人也会选择留下来。
此外,记者了解到,服务行业的用工不规范,是不少求职者的共识。有些用人单位的用工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文中存在诸多漏洞,求职者很难依法维权,不少求职者因此望而却步。
求职者了解用人单位信息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石晶实习生朱琳琳通讯员马海滨摄影记者刘传伏昨日上午,2014年济宁市妇联“春风送岗”女性专场人才招聘会在济宁市...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