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樊娜娜
抖空竹看起来简单,学起来却不容易。2月12日,济宁市小记者团的30名小记者来到济宁市明珠小学的操场上。小记者们首先观看了空竹协会的成员们带来的表演,空竹协会爷爷们的表演让他们惊叹不已。小记者王乐天说:“我看的都惊呆了,这些爷爷们太厉害了,我前面这个爷爷都已经79岁了,一点都看不出来。”在看完精彩的表演后,小记者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亲身体验一下抖空竹的感觉。
空竹协会会长王书民老师说,空竹有单轮和双轮的两种类型,初学者先练习的是双轮空竹。抖空竹共有4个基本动作,分别是发、抖、捞、盘。“抖空竹的开始动作叫发,用绳子在空竹上缠两圈,可以放在地上,也可以拿在手里发,动作要连贯。”王老师向大家介绍经验。“发完之后,就是抖了,也是抖空竹最常见的动作,要注意右手使劲,左手扶正,注意调整。捞是比较复杂的动作,动作特别像‘捞月\’,要保证线直,身体对准空竹的正轴。盘又叫‘盘丝\’,耍起来特别像花,要控制好手劲儿,可以用身体的旋转协调空竹的重心。”王老师边说边向小记者们演示了几个动作。
小记者王雨彤和奶奶一起参加活动,她说:“抖空竹真好玩,但是抖起来有点难,我也想和那些爷爷一样抖出各种花样。”王雨彤的奶奶说:“我和孩子爷爷也想学习抖空竹,正好有这个机会我们也跟着学习一下,学会之后每天早上可以出去锻炼身体。”
想学空竹可随时找他们
王书民老师说,抖空竹是一项在街头巷尾都能见到的运动,有近千年历史,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空竹在北京和天津等地比较流行,济宁玩的人相对少一些。”王老师说,练空竹又能强身健体,有人参加他们的俱乐部,他们很开心。济宁市空竹协会的成员中,年龄最大的是79岁,他们成立的彩虹俱乐部,免费教大家学习空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王老师说,年轻人抖空竹更潇洒,而且对身体也好,“济宁市小记者团的成员想学空竹的人可随时找我们,我们彩虹俱乐部每周六都会在明珠小学操场上教学生抖空竹,小记者和家长可随时过来学习。抖空竹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好的,要想玩好贵在坚持。”
关于“抖空竹”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
抖空竹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分双轴、单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两尺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作“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等。
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在《水浒传》一百一十回里,宋江作过两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讲的就是在受命征讨方腊的路上看到有人玩空竹的情景。2006年,北京抖空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彩虹俱乐部的成员手把手教小记者抖空竹
新闻推荐
中大奖骗局又出新花样点击查看原图■记者武良路路上捡个抽奖卡就中大奖,这种“喜从天降”的事很多市民都经历过,大家见得多了,也就明白是骗...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