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可以接触新事物
在乐缶架子鼓学校,小学员们上演了精彩的架子鼓表演《拉丁魂》作为活动的开场,劲爆的节奏带动了现场的每个人,小记者和家长们也随着鼓点的节奏打起了拍子。之后,数位小鼓手拿出看家本领,用架子鼓演奏了《蓝精灵》、《最炫民族风》等,得到小记者和家长的称赞。
一段动感十足的架子鼓表演,令小记者们大开眼界。明快、激情的鼓声,徐缓、清新的鼓点,和鼓声中复杂多变的节奏,仿佛表达出小表演者内心不同的情感。小记者们们纯真的笑脸和律动的节拍融合在一起,立即飞出动人的旋律。
接下来小记者们被分为三组,分别到三个教室体验学习架子鼓,对于刚接触到的架子鼓,小记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缶架子鼓学校的李英波老师告诉小记者们,乐感是人类七大智能中的一种,具体内容包括:音高感、节奏感和声听觉、旋律感等等。作为一种艺术,音乐就是要传达某种感觉,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先天遗传,也可以后天培养。在乐缶架子鼓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很快就了解了鼓棒的使用方法,架子鼓的结构,以及每一部分的作用。
感受节奏带来的魅力
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乐谱,让小记者先一步步的熟悉每个点的打击方式,然后连接起来体验架子鼓带了的强烈的节奏。小记者李树坤说:“架子鼓太酷了,节奏性特别强,打起来也很带劲,我非常喜欢架子鼓带来的帅气的感觉。”“在开始欣赏小学员的架子鼓表演时就感觉非常的炫,它独特的节奏不会让人感觉乏味。”小记者赵嘉诚说。
在经过一个小时的体验学习后,小记者们进入最后的比赛环节,每个教室选出三名小记者参加比赛,在九名参赛的小记者中最终筛选出前三名。每一位参赛的小记者都激情满满,虽然都只接触了一个小时的架子鼓,但是强烈的节奏、完整的鼓点让家长和其他的小记者鼓掌称赞。最终,来自附属小学的小记者张天羽赢得此次比赛评委们的认可,取得第一名。“第一次接触架子鼓就能获得第一名,真是没想到,太开心了!”张天羽高兴的说。李老师向小记者们分享了学习架子鼓的经验。他说,学习架子鼓需要的知识有节奏性和速度,还有肢体的协调能力,要规范双手双脚的演奏方法和打击形态。然后要多听曲子,学着听节奏、音色等。架子鼓不仅有强烈的节奏,且通过两只手和双脚的相互配合,巧妙的变化出无穷无尽的各具特色的音响来,尤其是对儿童的左、右脑的开发和训练起到了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学习架子鼓以后如果再去学别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小记者在学习架子鼓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以前,每到春节过后,街边小吃的价格总要向上涨一涨,一个夹饼从1.5元涨到5元,5毛钱一碗的咸汤一般也涨上2块钱。而今,记者调查发...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